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997、2002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产业链复杂度方法,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伴随着经济发展,京津冀区域产业链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区域内城市间联系来看,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减弱。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发展,应该从区域产业链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产业链的联系,尤其要加强河北省对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投入,以便其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区域,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资源开发,尤其是可耗竭的矿产资源开发,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实践中既有因资源而兴并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也不乏跌入资源优势陷阱并走向衰落的失败案例。学术界的观点也是正反两议:大多认为"资源诅咒"现象存在,并对其验证与阐释;  相似文献   
3.
对阻碍环渤海地区发展障碍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曼琦  席强敏 《经济地理》2011,31(8):1246-1251
对通常认为的阻碍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论证,提出:①环渤海地区更多的是地理区域概念,政府推动和学者呼吁缺乏内在的基础和动力。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问题之一是缺乏经济的龙头。但京津合作成功后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发挥龙头作用,取决于其经济核心的能量和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振兴环渤海地区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③与祈望政府协调相比,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以聚集更多有活力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竞标地租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32个产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影响产业空间集中和分散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规模、技术效率、跨国公司等因素对于产业的空间集中均有正的效应,但是导致产业空间集中的若干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产业之闻的关联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业的空间集中的关系呈负相关,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空间上布局是趋于分散的.从而间接证实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所阐述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研究便利店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POI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供给存在缺口,呈现"单中心放射状"的整体分布格局,具有临近居住小区+交通站点、学校等设施组合的区位偏好,小区生活圈内连锁便利店分布存在较多盲点.以十分钟生活圈为研究范围,人口规模、学校、大型超市和商圈的数量、居住小区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均显著带动了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其中,地铁站点和大型超市对连锁便利店在不同类型小区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连锁便利店发展与公共设施的发展相结合,采取差异化的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城市内部产业空间演化及其动因机制对优化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北京市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大城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发现其分布集聚明显、受开发区政策影响较大、有适宜的人口分布区间,演化过程有较强的路径与地理依赖特征。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产业演化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多样化经济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受专业化产生的马歇尔外部性影响更大;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阻碍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地区创新能力和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演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系统时间序列规模分布的罗仑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年均增长率与基年城市规模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在短时期呈现略有不同的收敛或发散态势,从长期看仍呈现近似的平行增长模式,从而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也存在平行增长的规律,作为城市系统相对完善的国家,平行增长表现为各城市基本相同的年增长率,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平行增长表现为新城市的大量出现部分抹平了大城市的相对快速增长,从而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模框架内构造城市发展路径的方针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