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2篇
贸易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位于武汉市产业园、孵化器、创业园等多家公司的255位产品开发及技术研发人员、市场开发人员为有效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探讨不确定性容忍度、决策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突破式创新显著正相关;不确定性容忍度与因果逻辑显著负相关,与效果逻辑显著正相关;突破式创新与因果逻辑显著负相关,与效果逻辑显著正相关;因果/效果决策在不确定性容忍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确定性容忍度正向调节效果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对因果逻辑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常,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总是依据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单纯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国外企业集成全球创新资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国外企业集成全球创新资源模式,提炼出三种国外企业集成全球创新资源的模式:(1)基于知识集成创新模式;(2)基于技术集成创新模式;(3)基于市场——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文章强调资源集成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针对国内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秦远建  张杨 《特区经济》2008,(5):249-250
本文指出了我国企业面向全球集成创新资源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资源禀赋错位、资源缺口补偿、资源图谱优化、资源边界内化等角度揭示了我国企业面向全球集成创新资源的动机,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面向全球集成创新资源的资本运作型集成方式、共建实体型集成方式以及虚拟联盟型集成方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突破性创新;另一种是增量创新。二者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前者强调对新技术的探索,后者强调对已有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随后在2005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部战略思路进行了勾画:“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服务行业环境高速变革且变革又难以预测的今天,服务企业进行创新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内外关于服务创新与敏捷创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现代服务企业敏捷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最后总结了敏捷创新对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快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也要实施这一战略。但目前我国的产业集聚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因此,我们必须实施正确的政策,加快我国产业的集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捷径。文章从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对经济的积极效应出发,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主要基于博弈论的视角,针对当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基本假设,构建企业之间的博弈决策树,同时建立完全信息条件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寻找纳什均衡解。在博弈求解的过程中,揭示成员企业信任机制的核心问题,发现解决成员企业互信合作问题的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