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空间”和“动力”双重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经济科学》2012,(5):5-17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研究了1978-2009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以1990年和2003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缩减、后扩大、再缩减的"N"型变动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距对地区差距变动的贡献度从77.49%降至39.20%,而组间差距的贡献度则从22.51%增至60.80%,组间差距越来越取代组内差距而成为地区差距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在动力意义上,1978-2009年,资本产出比、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对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70.00%、18.72%和11.28%,资本产出比是引致地区差距变动的关键性因素,但1990年之后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的贡献度逐步上升。在不同时段,导致地区差距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这导源于我国体制转轨的渐进特征以及要素供求的持续转变。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探析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不容忽视的困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迅猛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创建以平等、自由、民主、信任为前提的协作互助学习的教师学习组织,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达成隐形知识的传承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成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知识构建、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殷俊茹  高帆 《华商》2008,(8):89-89
经济学是科学吗?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帝国主义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里,经济学深受公众尊敬,经济学工作者春风得意,这一切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看来,经济学的科学性是肯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能够在多方面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技术创新具有良性的示范效应,由于技术创新者能够获取某种垄断的优势地位,进而依据优势获取丰厚的收益。这种情形可以激励人们将更多的资源和智慧用于技术创新。其次,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某项技术创新往往能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促  相似文献   
5.
6.
此次排名目的性非常明确,首先给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号,使企业治理公开化,从而强化市场声誉对企业的约束力度。其次,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根据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评价结果,从治理和管理的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词的意义不仅包含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概念意义,还包含从广义角度来讲的附加意义。尽管动物类词语在汉英语言中具备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但不同的文化语境却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附加意义,使其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意象。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于同一种动物词汇的文化意象的理解会存在着一方空缺、部分相同、完全不同或相反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分工程度包含着部门因组织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生产率差异,它可以为二元经济结构对立提供一个分析起点。本文构建了一个逐次放松条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从分工角度解释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模型显示:二元经济结构反差源于部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程度和产品种类数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是两部门分工水平差异的产物,此判断得到了实证分析的支持。从分工角度出发,可以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发展: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高帆 《经济学家》2007,(3):72-80
作为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经济基础和逻辑起点,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增产基础上的农民增收.由于增产和增收、宏观战略和微观目标不一致,在理论和经验上表现出多重困境:主体形成困境、结构调整困境、谈判能力困境和生产效率困境,农业发展的基础不稳定也不牢靠.基于此,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以家庭专业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组织创新将至关重要,这个组织演化过程是对农业发展多重困境的一个系统的、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