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39篇
农业经济   89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的复杂机理展开系统回顾与述评,并尝试提出未来亟需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实证研究领域及空间尺度表现出明显分异,部分研究结果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国外热衷于引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LUTI一体化模型,而国内所引入的数学规划模型多停滞在理论分析与模拟层面,应用性相对有限,但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加强LUTI协调性评价,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特征。研究结论: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LUTI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应加强对LUTI模型方法与互馈机理的研究,并深入探讨现代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环境、社会因素亦应引起重视,国内学界则应注重本土性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理论认知上应由“三个阶段”转向“三个时期”;(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标准应由静态指标转向动态耦合;(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应由封闭区域转向关联传导;(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调控策略应由极限集约转向最优集约。研究结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存量和减量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下新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国家相关规程中的集约评价标准须结合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匹配性”修正,政策制定要考虑区域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进行精准化设计,治理方案应按照最优集约度的“动态性”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制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融资共建—标杆管理—科技服务"为一体,联动、协调的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可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我国城市水污染日益严峻。在广泛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有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对比中外城市在管理体制、治理方式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市场作用、强化法律与公众的监管作用等途径,营造我国良好的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战略要在农村得到有效实施,必须以村为切入点。强力推进,如皋市搬经镇的实践证明,科教兴村战略实施,对村级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这里选取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建立包含产业用地结构、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产出以及土地利用潜力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先对因素层分析,再对准则层聚类的两步走的方法,对天长市区域土地用途分区作了尝试性研究.在对聚类结果调整的基础之上,划分出了天长市5个土地用途区,依据划分的结果,对各个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及优化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背景下,高速流动的经济和信息促使城市网络成为区域组织模式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动因。文章构建了基于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和信息联系强度的三种城市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等角度,探究了2000—201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和信息联系的城市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的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信息联系强度等网络密度分别以34.09%、30.35%和46.02%的年增长率迅速提升;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为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宿迁市,次核心城市为盐城市、泰安市和枣庄市,无论是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还是信息联系强度,徐州均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内"小组团"现象明显,存在4个地方性城市子群,分别是徐蚌组团、东部沿海组团、鲁南组团和西部协作组团。最后,提出推进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由于区域差异性,全国各地土地征用补偿并非完全一致,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总体原则下,结合地区实际,对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之间的压价恶性竞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阐述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城市间的博弈过程,为促进该区域间的合理博弈和协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lphi法,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构建了最优地价模型.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路网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议出让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业地价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工业地价形成的作用程度不同.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跨区域的国土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土地税收体系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从非理性博弈过渡到理性博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