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之强盛毋庸置疑。然而,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跑不赢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公平引发社会不断扩大的贫富两极分,出现了国强民不富的扭曲效应。因初次分配结构不合理、公共财政发挥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调节效率低下、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被锁定在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中。为此,探析并选择民富的路径,实现现阶段中国从国强转向民富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流程的绩效评价是从新的管理视角重新审视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以流程为导向确立评价体系,通过对财务、流程、顾客、供应商、员工、技术和社会指标的评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其次,从"双增双节"求实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全程管理;完善财务汇报管理等方面就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企业战略风险分析框架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因违规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导致亏损5.5亿美元,中国航油公司被迫进行重组。2008年由于能源价格爆涨,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倒闭,而诸多大型企业也面临资金铿张和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模块化迅速而彻底地颠覆了产业规则。分析了模块化的发展路径,即遵循着"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产业模块化→组织模块化"的演进路径,并指出技术域、生产域、组织域、产业关系域之间的协作与影响是模块化演进的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6.
组织模块化及其挑战:组织形态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分析了组织形态从家庭作坊到工厂组织,再到公司制组织,并最终进化为模块化组织的演进历程,认为资本增值性、技术进步、市场因素(需求、贸易、竞争)、交易费用和新经济元素(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知识资本)等因素影响并推进着组织形态变迁,并最终催生了模块化组织。其中,技术进步是组织形态向模块化组织演进的关键动因。技术模块化引起的价值链解构、竞合机制的形成、顾客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是模块化组织价值释放效应的表现,这将使以交易费用为理论基石的传统企业组织理论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顾客价值已成为营销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但以往的顾客价值管理实践较多地只是把顾客价值看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并没有从战略高度渗透到整个企业的组织能力上、落实到整个企业的具体组织行为上.本文将顾客价值与组织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能力的角度定义顾客价值和从顾客的角度定义能力,并分别从顾客和供应商角度探讨了能力与顾客价值的相互作用,这为顾客价值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9.
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走上了各自的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的外汇管理体制,形成了不同的汇率波动走势和风险程度。在历史模拟法下利用VaR对中亚五国短期和中长期的汇率风险定量分析显示:短期汇率风险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坚戈;长期汇率风险最大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苏姆;而土库曼斯坦由于执行传统盯住汇率政策,在任何期限其货币玛纳特汇率风险均为零。通过跟踪研究汇率制度目标中的参数,可以加强对汇率波动趋势的研判,有利于在该地区投资的企业合理筹划资金管理,并利用金融市场工具降低汇率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混业经营成为美欧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集团的不断涌现。美欧均对各自监管实践做出一些调整,但都不甚彻底,相关风险最终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爆发出来。对此,美欧进行了深刻反思,通过重塑监管框架、明确金融集团定义、统一审慎监管要求、强化当局间合作等措施,着力强化金融集团监管。我国金融业虽秉承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模式,但近年来银、证、保业务相互渗透日益频繁和深入,金融集团已然存在。本文对美欧金融集团监管的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比较,尝试借鉴其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推进金融监管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及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