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篇 |
工业经济 | 8篇 |
计划管理 | 1篇 |
经济学 | 42篇 |
综合类 | 3篇 |
贸易经济 | 8篇 |
出版年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存在租金攫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2005~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CEO的薪酬是否存在租金攫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CEO的薪酬主要由公司经济特征决定,具有明显的业绩型薪酬特征,并不存在明显的超额薪酬和租金攫取问题;上市公司总体,尤其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CEO的薪酬中存在租金,但租金攫取问题相对较轻,尚未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还对不同薪酬水平上市公司CEO的薪酬中的租金攫取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CEO薪酬水平中等和较低的公司,CEO的薪酬并不存在租金攫取问题,而CEO薪酬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中虽存在租金攫取,但问题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融资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这一分析工具从区域的层面研究了我国股市融资模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考虑了异质性偏误、遗漏变量和省际特性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股票市场融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的股市融资模式下又不同:在审批制模式下相关而不显著,而在核准制下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我国股市融资模式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市场化演进起到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我国股市融资率越高的地区,产业升级的效应越是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竞争环境与公司绩效——来自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和竞争环境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2)股改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明显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却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股改后,在高度竞争行业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在中度和低度竞争行业中两者则无明显差别;(4)股改后,高度竞争行业内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还表明,产权论和市场竞争论二者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产权属性的公司绩效并不相同。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本文还就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中型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中国大中型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冯根福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三匹马共拉一辆车"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改革初期.人们常常将问题症结归结为企业缺乏自主权和激励机制,因而认为改革的主要核心应当是放...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而至今仍是讨论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拟在对有关争论问题提出一些粗浅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八·五”时期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问题作些探讨。一、果真能实现零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吗? 相似文献
7.
8.
冯根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6)
以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宏观上把国有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因而要求有进有退,战略改组;二是在微观上把国有经济运行的着力点,放在国有企业上,并且把国有企业,也看作一个整体,把国有企业经营与其主管部门和员工、资产、土地等,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和处置. 相似文献
9.
劳动分工与信誉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信誉成一个倒抛物线的规律出现。一方面,随着人类交往范围的不断增大,人们守信誉的愿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们守信誉的动力越来越强。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人类的信誉曲线。在完全没有社会分工的情况下,人们之间没有信誉可言,过着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在社会成员处于完全分工状态下,人们之间的信誉状况将最好;而在社会成员不完全分工状态下,人们之间的信誉状况在两者之间变化,好坏与劳动分工的程度、是否接近于重复博弈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元旦收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送来的课题报告<央行文化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探索>,看完之后,非常高兴,该研究课题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过程中写作态度严谨,资料翔实,论证严密,行文流畅,方法科学,结构合理,结论可靠,既体现了研究的理论高度,又很好结合了央行履职需要,并在很高层面上揭示了文化之于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