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特征与创新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框架-政府启动战略,主体到位战略,人才为本战略,功能耗合战略,持续发展战略和分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3.
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及其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进行分析,指出农业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转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强化研究开发工作的市场导向,对于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都具有战略意义。文章旨在更新观念,消除对转制的认识误区,促进农业科研院所顺利转制,强化其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指出要增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更新观念,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和思维惯性,树立市场观、效益观、价值观和系统观。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增产,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生活多方面需求的重要措施。国务院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因此,审视中国种业的现状,找出制约因素和改进方式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财务管理做为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单位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在现阶段的财务管理中主要出现的弊端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种子和其他许多商品一样,已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国内外为此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种子业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力,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以促进新品种选育利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发展方式的概念、发展方式与经营方式以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内涵三个方面对农业发展方式进行理论分析,阐述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现状与形成的原因。总体上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目前还处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并已接近临界点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农业技术水平不高是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的关键所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结构层次低、资源环境约束,限制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科技化水平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等因素所致。最后提出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乡差距的扩大是社会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针对城乡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新型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