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26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秀全  周薇 《南方经济》2018,37(9):68-85
为应对日益增大的老年人照料压力,我国各地试点通过政府补助或社会保险支付的方式满足老人的照料需求。基于2002-2014年CLHLS死亡人口追踪数据,文章用两部分模型、Heckman选择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政府补助、保险支付对老年临终照料直接成本和总成本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老年临终照料服务由保险支付的直接成本和总成本都比家庭支付明显更高,政府补助的直接成本比家庭支付更高,保险支付的直接成本比政府补助更高。保险支付和政府补助对照料成本影响的机制存在差异,保险支付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对照料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效应也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补助则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对照料成本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应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责任,并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有限责任,尽量降低可能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照料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不但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新时代衡量社会政策现实效能的重要标准。基于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入户调查问卷数据,从困难感知度、心情愉悦度、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对贫困人口幸福感进行分析。发现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心情愉悦度较低,且困难感知度较高,即贫困人口幸福感整体水平较低。贫困人口幸福感存在显著城乡二元分化和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现象。对贫困人口幸福感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对贫困人口幸福感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却能显著降低贫困人口困难感知度,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心情愉悦度和生活满意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贫困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效应由大至小依次为农村残疾人家庭、农村非残疾人家庭、城市非残疾人家庭、城市残疾人家庭。城乡救助待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就业途径和社会保障的差异是其重要诱因。因此,必须基于城乡和家庭实际情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蕴含的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与价值主体观方面与生态治理内在价值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生态财富与生态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态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充分彰显出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基于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生态治理确立了价值目标,提供了动力源泉。探寻生态治理公众参与路径要着重"从群众中来"构建生态利益表达机制与生态利益综合机制,"到群众中去"构建生态价值评价机制与生态绿色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土地财政成为必不可少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土地财政的合法性颇受争议。从合法性的制度视角看,地利共享是土地制度合法性源泉,体现在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方面。但是,土地财政的地利共享合法性也面临着规制上的多变和复杂,规范上的迷离和离散,认知上的背离与缺失三方面的危机。化解土地财政的合法性危机,需要对土地财政地利共享的合法性进行重塑:规制层面上,完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坚持土地使用的宪法底线;规范层面上,坚持土地改革的局部试点,谨慎推行全局式的土地改革策略;认知层面上,完善土地财政使用渠道,探索更加多样的土地增值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其中网格化治理是将现代治理技术应用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治理资源和治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将适用于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直接植入式地运用于乡村治理体系中,将带来治理技术与治理基础的冲突。成都市Q村在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中存在形式化和冗余性等问题,表明网格化治理难以在乡村社会落地(即具有“离土性”)。邻里相知的熟人社会、守望相助的生活逻辑、均衡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内生自治的村庄公共性等决定了村民自治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最为适宜的治理方式,要使网格化等现代治理技术在乡村落地,必须坚持乡村治理的自治属性,提升治理技术的内生性,实现治理技术与村民自治的融合,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7.
8.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不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官员开始重视公共卫生等民生服务,同时,官员间专业搭配也成为影响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将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81个地级以上城市官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将上任时年龄小于55岁的官员定义为"强晋升激励"官员,而将上任时年龄大于等于55岁的官员定义为"弱晋升激励"官员。研究发现:第一,具有"强晋升激励"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有助于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第二,在经济较发达、政府财力较雄厚和东部地区城市,官员晋升激励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第三,在本研究样本中,市委书记和市长"经管—理工"的专业搭配模式是提高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积极因素。在考虑了测量偏误、地区异质性、遗漏变量、样本代表性问题,并经过安慰剂检验后,文章的主要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城市间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差距及其决定因素,而且也启发我们从改善官员治理的角度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有效推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标杆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运用领域已从企业向社会组织扩展。但由于社会组织与企业存在差异性,在社会组织中运用标杆管理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打造适合社会组织的标杆管理。文章基于海内外15家典型行业协会的分析,提炼出行业协会"标杆"指标体系,其意义在于为行业协会标杆管理提供一个样板,为上海行业协会能力的提升指示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半流动家庭这一特殊的家庭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半流动家庭的功能、成员互动及半流动决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纳入家庭系统展开整体研究,同时也应深入研究留守妇女的亲职角色及亲职压力,为改善半流动家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