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07篇 |
完全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经济学 | 1152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241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76篇 |
2014年 | 546篇 |
2013年 | 656篇 |
2012年 | 863篇 |
2011年 | 890篇 |
2010年 | 880篇 |
2009年 | 850篇 |
2008年 | 990篇 |
2007年 | 963篇 |
2006年 | 652篇 |
2005年 | 606篇 |
2004年 | 577篇 |
2003年 | 617篇 |
2002年 | 393篇 |
2001年 | 266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06,自引:9,他引:297
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治理结构有无联系?投资者愿为治理良好的公司付出多大的溢价?本文旨在对上述两大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揭示当前上市公司存在的治理弊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提供依据。为此,我们充分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并结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归纳出一系列变量来描述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基于这个变量体系,我们运用主元因素分析法编制了一个可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G指标。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 1 )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也高;( 2 )投资者愿为治理良好的公司付出相当可观的溢价。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 总被引:182,自引:4,他引:178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大 ;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 ,但是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 ,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市场对公司发行债券有积极的反应 ;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45,自引:10,他引:135
《经济研究》2005,(5)
本文承袭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 2 0 0 3 )一文所使用的“终极产权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终极控制人数据,首次将上市公司细分为非政府控制(即民营、乡镇或外资资本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以及中央政府控制这五种类型。同时,我们利用樊纲和王小鲁( 2 0 0 3 )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在此基础上,我们以2 0 0 1年至2 0 0 3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尤其是县级和市级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面影响。其政策含义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不仅需要继续“抓大放小”,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对研究者来说,需要把目光转移到影响公司治理的根本因素上来,加强对公司治理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138,自引:4,他引:134
本文以 2 0 0 2年在上海、深圳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 1 2 8家家族类上市公司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控制性家族导致的代理问题刚刚开始出现。家族类上市公司中既存在所有权层面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形成第一重代理关系 ,也存在家族企业主与家族 非家族雇员在管理层面形成的第二重代理关系 ,研究发现前者对家族类上市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 ,而后者则具有双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36,自引:0,他引:136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对 1 993— 2 0 0 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 2 1 6个并购重组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 ,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 2 9 0 5% ,超过 2 0 %的国际平均水平 ;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了负面影响 ,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 -1 6 76% ;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 ,也即社会净效应不明朗。理论分析表明 ,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 ,狂妄假说和代理问题等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有助于解释收购公司的价值受损 ,而本文提出的新的理论假说“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和“并购重组交易的决策机制” ,更直接地解释了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社会总体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80,自引:8,他引:72
文章明确界定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阐述了集群的创新型和低成本型两种发展道路,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认识集群的多个视角——全球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等,从而说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最后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本文以家电行业 2 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家电行业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并无显著相关性。我们认为 ,增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战略、经营绩效业绩和公司治理质量的评价功能和控制权收购功能 ,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在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和评价、控制权收购功能日益有效的资本市场双重压力下 ,选择有利于驱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股东价值增长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本文以控制权交易和小额股权交易的价格差额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价值平均为24%左右,稍高于国际水平。根据中国股市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股权结构,我们认为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于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以及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本文还发现,公司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动性对控制权价值具有正向影响,而控制权竞争程度则对控制权价值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0.72亿元;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亿元,占45.99%;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调蓄洪水、供水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表明,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从中获取种种隐性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股股份与非控股股份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相当于非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28%。研究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同时,公司负债并不能成为约束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