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开发电影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随着电影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如何有效地发挥电影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论证电影课开设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电影教学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角度出发,文中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新方法——自主学习,着重对这一方法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是案例,建设案例库是推广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科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局限的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学和培训的需要。文章认为,应整合资源,推进思政课案例库的建设,使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能够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从而使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学发展观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路径之一是根据《科学发展观读本》,梳理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相衔接的问题逻辑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机地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的教材之中,形成基于问题逻辑的科学发展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界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讨非常热烈,研究成果丰硕,涉及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多个方面。本文对我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促进该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有效转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当前大学生认知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材以及话语主体作用的发挥凸显了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的紧迫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正确把握教学话语和教材话语的内涵,遵从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问的内在关系。贯彻“生活化”原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实现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市场功利和实用导向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式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不相适应的矛盾.只有真正找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和矛盾所在,对症下药,逐一加以解决,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