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新工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为迎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态为特征的新经济,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过程中重大的改革举措。以贵州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例,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理念、目标出发,从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保障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突出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新工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探讨和分析新工科的内涵及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的文化育人途径,以广东工业大学跨文化能力培养工作室为切入点,以期探索出一条新工科文化育人实践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环境下,传统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面临一系列问题,针对所列问题进行剖析,瞄准课程培养目标,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参照,从课程培养目标定位、知识体系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出教学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我们结合工科院校校情和专业课程特点,探索研讨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新工科课程增加了解,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型综合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10)
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研究前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启动实施,为地方高校工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德学兼修,不断进行新工科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产业的产业需求,构建基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优化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深化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工科建设,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应以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人才素质、满足地方需求、实现个人发展为目标,培育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当前,高校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上,因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思维不足。因此,高校需结合地方发展需求,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着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是引领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深度剖析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指出了地方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路径进行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最后介绍了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做法,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高职院校适应产业升级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专业交叉融合的特点,赋予了高职院校工科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以新工科为时代背景,以名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出发点,以打破专业壁垒、激发师生热情为原则,开展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成果输出、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课程负责人制度有利于实施跨学科、跨学院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通过全面参与课程各教学环节,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多样化保障措施,发挥课程负责人制度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