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3.
4.
5.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90-91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结合工科院校校情和专业课程特点,探索研讨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新工科课程增加了解,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型综合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09-112
随着新工科建设,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应以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人才素质、满足地方需求、实现个人发展为目标,培育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当前,高校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上,因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思维不足。因此,高校需结合地方发展需求,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着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21,(1):186-187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是引领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深度剖析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指出了地方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路径进行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最后介绍了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做法,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高职院校适应产业升级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专业交叉融合的特点,赋予了高职院校工科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以新工科为时代背景,以名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出发点,以打破专业壁垒、激发师生热情为原则,开展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成果输出、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课程负责人制度有利于实施跨学科、跨学院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通过全面参与课程各教学环节,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多样化保障措施,发挥课程负责人制度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