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展开分析,得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由于技术进步创造出的效率工人会由技术进步所增加的人均储蓄提供的新增资本来装备,最终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状态。只要有一个不变的技术进步率(g为常数),稳态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将按照技术进步率提高。考虑技术进步变动因素的新古典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储蓄率既定的长期,人均产出或者生活水平仍然能够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凌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4):3-11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经济理论提出的高要求与现有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相对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是应该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关键是要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在辨证扬弃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充分利用西方市场经济经济学理论,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辨证扬弃了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学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索如何有效将经济学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环节,弥补传统经济学教学中的不足,指出应认清大学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接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选好研究性题目,发挥校园网络作用,改革经济学教学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5.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普遍反映枯燥、难懂。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概念抽象;另一方面,也跟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单一有关。学生对于现实经济活动缺乏一定的了解,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要教学原理探讨教学可以更 相似文献
6.
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内容抽象晦涩、教学手段单一、大量使用数学工具等现象,学生不易理解.对此,可以通过课程铺垫、对比学习、运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合格、全面、专业的经济类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相应地,高校经济类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更引人关注.从经济类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深入分析了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应该关注与紧抓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9.
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奠基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先生,始终致力于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传道授业,桃李天下;勤于耕耘,著述丰硕。迄今为止,他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科生,而且培养了57名博士;发表论文900余篇,出版著作近50部,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卓然深邃的理论观点和创新独到的政策建议,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政治经济学创新做出 相似文献
10.
王文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171-172,178
PBL教学法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经济学教学中应用较少。本文通过介绍国外经济学PBL教学方法,认为PBL教学方法对于经济学同样适用,但由于经济学课程的特点,部分PBL教学更适合于经济学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