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317篇
经济学   138篇
综合类   210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251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1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不同高校对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方案差异较大,会导致该专业特色定位不明显.经济与金融专业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两个专业优势,有利于经济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内容要包括金融投资学和货币经济学两大部分,课程设置方面要与之相对应,在跨专业融合中保持特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相对增多,如外贸业务员、商务文秘等。但在就业岗位上,苏北地区的商务英语人才却出现岗位工作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等现象,其主导原因是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远落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现从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出发,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为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人才,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职业农民     
正浙江湖州市拟两年培育4000名新型职业农民现已率先在粮油、水产、畜禽、茶叶、蔬菜、蚕桑、花卉苗木、笋竹、果树、休闲观光十大产业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000名,明年全市再培育2000名。同时,湖州市将建立健全对象选择、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认定办法、创业支持、继续教育等制度办法,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构建起一整套培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孟庆光  祁云鹤  张琳 《价值工程》2010,29(11):197-198
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革考试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几点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总结,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大问题,并从高职院校定位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高校做好创业教育,应从自身的培养目标出发,找准定位,分层次开展,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合理设置课程,注重氛围的营造,才能真正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当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的发展历史,接着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参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比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总结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的课程设1和培养方案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传统金融学教学出现诸多不适宜的地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目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文教育融入理工类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封闭,制度不完善以及价值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制度,改善师资力量,发挥人文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在研究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教育部以及原建设部就专业课程的设置规范与建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石油类院校的教育特色,提出了对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并构建一个具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从学业中获得的专业能力,二是由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我锻炼所获得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对于专业能力而言,主要通过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来解决;对于社会能力而言,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提高,一是将社会能力培养嵌入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二是鼓励和倡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