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总体、不同伙伴国、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承接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非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部门偏倚”效应,承接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黑田法对其他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矩阵进行序列外推,并以此为基础采用Hum 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VSS指标)计算我国总体及行业VSS值。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迅速,从1990年的11.13%上升到2010年的26.79%,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进口日韩及东盟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实现;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行业,劳动(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丘兆逸 《财经科学》2012,(2):111-118
理论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通过工序配置和价值分配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技术进步及其技术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后者环境效率的恶化。本文基于我国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环境技术进步和环境效率变化具有显著负作用。为提高环境效率,中国应改变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中被支配的地位,同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加强自身在环境技术扩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工序的视角,以我国为例来研究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的污染工序转移问题。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研发和营销的污染强度比较低,生产的污染强度比较高,从而形成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有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工序的动力:劳动力不足和环境管制严格;而发展中国家存在承接污染工序转移的条件:劳动力丰富和环境管制相对松弛。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中污染工序向我国转移的存在。因此,我国一应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承接、发展清洁工序;二应适当强化环境管制力度;三是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我国的环境援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