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9篇
  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221篇
工业经济   374篇
计划管理   483篇
经济学   796篇
综合类   242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46篇
农业经济   123篇
经济概况   4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二者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服务业技术进步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且这一趋势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和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法研究技能劳动力供给、国内外技术进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技能人才的相对供给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国内研发投入和出口会使中国技能溢价逆转,而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增加技能溢价,考虑交叉关系之后,各变量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将高技术企业分为外资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与前面一致,内资企业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企业各个变量的影响大小差异与变量本身规模有关;运用脉冲响应图发现贸易开放会引起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技术“追赶”,提高其技能溢价。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国层面的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为正面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为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验证环境规制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倒“N”型曲线特征。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0~2011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家具制造等12个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显著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这种就业“创造效应”在中期逐渐减少,长期几乎无影响。而对于饮料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行业、石油加工这4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则短期内显著地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即产生了“破坏效应”,但这种效应到了中期以后开始转为“创造效应”,长期几乎无影响。政策启示在于:继续加强对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所需的专科劳动力的培养;完善饮料、黑色金属采选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失业保障和再就业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的城镇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深入分析促进经济增长的各变量贡献值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在对黑龙江省1992~2013年统计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黑龙江省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再结合着现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出实现黑龙江省城镇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快速追赶,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的技术引进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城市技术进步要快于农村的技术进步。而且,为了配合技术快速引进,国家将金融资源也向城市部门倾斜,使得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基于LSTR2模型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技术引进不平衡和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在总体上,技术进步差异和金融发展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金融发展差异的非线性部分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贸易结构变动出发为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动。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要素密集度变化和技术进步偏向等机制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出口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口发展则具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中部地区吸收利用FDI的现状和特征,计算出了中部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构建VAR模型对FDI和TFP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FDI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中部地区在吸收利用FDI过程中要引导技术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公平环境,扶持本土企业;鼓励中外合资,强化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以"市场促创新"的假说整体上是成立的。本土市场规模每增加1%,将会促进生产率指数增长0.021%、效率改进指数增长0.023%、技术进步指数增长0.018%。分行业研究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土市场规模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而对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则并不敏感。从作用机制来看,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人力资本等途径传递;对效率改进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度等途径传递。在所有的作用途径中,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这些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包含技术进步、资本、劳动以及人力资本的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97—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和要素动力展开实证探索,并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之外,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劳动投入、改善人力资本水平,都是我国经济在今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关键。此外,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提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本投入数量,大力改善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推动更多的劳动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也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未来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