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667篇
工业经济   432篇
计划管理   646篇
经济学   604篇
综合类   183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739篇
农业经济   233篇
经济概况   501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构建“四化”衡量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分析减排视角下“四化”建设与碳强度的解耦状态、作用机制及影响关系。研究表明:考察期内省际“四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四化”建设与碳强度的解耦状态突出表现为扩张性负解耦,且解耦演进过程中省份间存在时间及空间差异性;地区间“四化”与碳强度的关联程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现象;短期内“四化”与碳强度的动态响应较为明显,远期而言“四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果逐渐减弱;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对碳强度的动态影响分别呈现“N”型“、倒N”型、“U”型和“倒U”型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对城市群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群高速发展与环境问题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亟待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城市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群循环系统构成中要素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量化模型,搭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系统;重点从经济、能源、环境和城市聚合4个角度构建仿真系统,建立要素间量化函数,设定基本场景,以2010—2019年数据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仿真运行.算例结果表明,构建的仿真系统通过了检验,拟合程度较好;通过设计不同场景,验证相关参数变化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发现综合场景对未来系统运行效益最佳,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碳减排问题,能够促进城市向群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2011年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电力行业首先成为碳交易市场重要试点对象.本文结合碳交易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以较早开展试点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4—2017年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并进一步对电力行业试点上市公司存在的碳信息披露比例、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及披露时间等问题进行剖析.基于此,本文从加强碳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研究、规范碳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碳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自愿披露碳信息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制度的建设,推进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和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主战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推进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社会意识与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通过对城市碳达峰的类型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推进"双碳"目标将对不同城市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引起部分城市经济增速下降以及内生动力下降的"双降"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建议采取坚持总量目标下"全国一盘棋"的区域碳指标分配原则、建立以人均碳排放额为基础的城际碳票流动机制、合理保障高耗能高碳排的必建项目能耗需求等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内蒙古碳排放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人均碳排放强度属于全国之最.随着国家加速"碳达峰",对高耗能、高碳排的内蒙古尤为艰难.内蒙古既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经济,又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挑战也是机遇."达峰"意味着高碳内蒙古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机构,且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  相似文献   
9.
如何从外商投资(FDI)角度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承诺",对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年-2017年中国262个地级市的市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FE)和杜宾空间模型(SDM)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碳赤字的影响及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首先,FDI可以有效抑制中国的碳排放和促进碳固定,进而有效抑制了中国碳赤字的扩大,有利于当地"碳中和"目标完成.其次,FDI通过产业聚集、技术溢出和结构效应减少其所在城市的碳赤字,并对周边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产生正向溢出.再次,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北方城市而言,南方城市的FDI空间溢出效果更加显著.最后,通过机制检验,发现FDI的结构效应和规模聚集效应对周边城市碳赤字有抑制作用.对应的政策建议,应该从落实高质量"引进来"的战略、提升FDI行业碳排放产业政策导向、提升以植被森林覆盖率为手段的碳固定水平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贵州省兴义市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样品(0~100cm),并对样品中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的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灌溉水田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地类型,有机碳含量为23.08g/kg,菜地的有机碳含量最低,仅为15.36g/kg。不同质地类别的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排序为: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随着耕地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随之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兴义市增加土壤有机碳固定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