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分析了UNIDO法、L-M法等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现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外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农村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转换系数的计算公式,即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之比,并根据实际数据得出转换系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晓慧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2,(4):17-26
本文以我国有进行进出口贸易的32个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2~2009年,采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进出口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论显示:在不考虑行业特征的情形下:第一,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第二,在将进出口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出口贸易增加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进口贸易增加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在考虑行业特征的情形下:第一,出口扩大工资差距,进口没有影响。第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问题》2014,(11)
笔者通过构建省级层面的出口技术水平指数,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2002-2012年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在不断地升级,但没有Rodrik测度的那么高;2.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均显著地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以及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了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3.外商直接投资也能显著地扩大其相对工资差距,而区域开放程度则显著减少了我国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分析了UNIDO法、L-M法等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现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外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农村劳动力占用经济价值的转换系数的计算公式,即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之比,并根据实际数据得出转换系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行业内部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与技术进步相比,国际产品内贸易并不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中国熟练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相对缺乏,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的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不同性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缩小,而技术密集型及兼具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内收入差距则会拉大。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对我国非熟练劳动力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对非熟练劳动力的负面影响。跨国公司不仅直接影响所雇佣的非熟练劳动力,而且通过供应商、分包商,与本地企业的竞争来间接的影响非熟练劳动力。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机构可能是我国的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将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外包出去,会对相对工资产生静态负向影响,并且这一效应在技术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越明显;但随着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相关的生产技术提升,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分工缩小工资差距的效应会逐渐减弱。本文利用19952009年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但分工缩小工资差距效应的减弱趋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