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静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9(4):82-8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祖。反观日本汉学家的经学研究,从国际视角重新认识我国的经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宰春台是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汉学家,他的《诗》学观,代表着十八世纪的日本《诗》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术界都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奉为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推翻了这一陈见,认为中国明朝的科学家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比美国人马斯洛还要早约三百六十多年,且朱载堉对需求层次的认知,要比马斯洛更独特,更显棋高一着。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选择。毛泽东主张打倒刘少奇的主要因素,就是基于刘少奇对“大跃进”模式的放弃。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领导阶层的“革命化”,重新推行“大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分析哲学的令人欣喜的贡献,刘悦笛的《分析美学史》,有助于形成对20世纪西方社会中的哲学美学的整体进程的基本理解。刘悦笛的文本正确估价了分析哲学对于美学研究的贡献,其所追踪的历史进程横亘了整个20世纪。这项任务主要是通过从美学家的贡献到美学主题的贡献的诸章节来共同实现的,每章在介绍与总结的部分都提出了作者自己对于分析美学重要性的解释和评价。刘悦笛所选择的美学家们对于这部分析美学简史而言是毫无疑义的,因为他们形成了在这场运动当中的最重要的形象。这种选择代表了一种系统的结构,这对于非西方读者们更深入地理解分析美学具有特别的重要价值。在对历史的精细的组织与敏锐的洞见当中,刘悦笛所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对于学者和学生们而言就像一个坚实的平台,可以由此去探索那些在分析美学史上提出令人瞩目的理念的人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建立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江盆地分布着中国北方新元古代—新生代中各时段地层,其中记录了各时段地壳变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被喻为“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自然博物馆”、“哺育新一代地学人才的摇篮”等,成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地质遗迹区。目前该区许多地质遗迹面临人为破坏的威胁,应当尽快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张伟良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1(4):100-104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华北首获解放的重要城市。就伟大的解放战争而言,石家庄之战算不上大仗、恶仗;就作战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而言,石家庄之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其在整个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说,解放石家庄的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因为此刻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从武装夺取政权转向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斗争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如何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是缺乏经验的。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直接指挥和领导了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的接管,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文章从3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盖凯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3):5-8
刘诗白教授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超前性、正确性的学术观点。如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主张拓宽范围,不但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机制,在研究方法上不但采用唯物辩证法,而且还采用历史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数学方法;刘先生较早涉入所有制问题研究之"禁区",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多层次性的"三性"观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被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纳;在产权理论研究上,他主张构建市场机制,必须着眼于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重点是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他主张经济学必须致力于民富国强,提出了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优化使用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题,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条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建明 《扬州大学商学院学报》2007,11(6):60-64
韩愈、柳宗元都树“文以明道”的旗帜,韩以道统自居,而柳虽崇儒,却出入佛道。两人著文都是“不平之鸣”,注重文章抒情。韩愈不平既指个人遭际,也指国家命运;柳宗元出言多讽。他们艺术风格也不同,韩文雄奇壮大,柳文缜密峻洁。 相似文献
9.
金鑫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93-96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相似文献
10.
朱锦程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134-137
明末清初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名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谈到"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微弘,则琅琊南迁,王导亦无资以立国。"刘弘作为西晋末年的重臣,不溺陷于八王之乱的纷争厮杀之中,而是端持正道,保境安民,尤其是平治荆州、江南地区的战乱,并选贤任能,协调南北,为后来琅琊王司马睿的南迁奠定了基础,不愧为社稷之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