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44篇
  免费   2369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财政金融   5102篇
工业经济   2525篇
计划管理   11820篇
经济学   11424篇
综合类   11624篇
运输经济   344篇
旅游经济   977篇
贸易经济   7786篇
农业经济   4083篇
经济概况   76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636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1209篇
  2020年   1571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974篇
  2017年   1111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1440篇
  2014年   3351篇
  2013年   3937篇
  2012年   4746篇
  2011年   6217篇
  2010年   4543篇
  2009年   4146篇
  2008年   4684篇
  2007年   4451篇
  2006年   4368篇
  2005年   3248篇
  2004年   2307篇
  2003年   1898篇
  2002年   1230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7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43篇
  1982年   102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place attachment and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affect consumers' intention to repurchas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special functional value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constructed a five-dimensional model of place attachment for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ers. Expanding on the original two-dimensional place attachment model, we introduced three connection concepts: nature, society, and emotion. We also combined this model with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model and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model to form a research model of repurchase intention for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n = 340), and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tes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Research results] (1) Place attachment to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2) Quality of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consumer trust and repurchase intention. (3) Consumer trust significantly affects repurchase intention. (4) There is a mediating effect of experience quality between place attachment and repurchase intention; there is a mediating effect of tru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experience and repurchase intention. (5) There is a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place attachment→quality of experience→consumer trust→repurchase intention” in the model.  相似文献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captured substantial interest from a wide array of marketing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Our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is emerging domain by examining AI technologies in marketing via a global lens. Specifically, our lens focuses on three levels of analysis: country, company, and consumer. Our country-level analysis emphasizes the heterogeneity in economic inequality across countries due to the considerable economic resources necessary for AI adoption. Our company-level analysis focuses on glocalization because while the hardware that underlies these technologies may be global in nature, their application necessitates adaptation to local cultures. Our consumer-level analysis examines consumer ethics and privacy concerns, as AI technologies often collect, store and process a cornucopia of personal data across our globe.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se three lenses, we focus on two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AI technologies in marketing: (1)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2) automated analysis of text, audio, images, and video. We then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key dimensions of AI across our three-part global lens to develop a set of research questions for future marketing scholarship in th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omain.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当前创新环境日益复杂化,科学与技术耦合系统已成为一个受系统内外因共同影响而发生演化的开放系统。在为耦合系统构建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该模型,刻画科学技术化强度和技术科学化强度,据此分析科学与技术互动产生的互补效应和成本效应,评价29个省份的科学与技术耦合效果,并测度地区科技发展所属耦合路径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省份推进科学技术化进程和技术科学化进程的差异性显著;科学与技术耦合效果最佳并不能说明地区科技发展速度最快;绝大多数省份的科技耦合路径表现为科技中立路径,占比最小的路径为技术强势路径。基于不同省份的耦合情况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战略和复杂双重维度,剖析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系统形成逻辑。结果发现:较强的战略控制力有利于强化平台商业模式,催生跨行业多样化平台,继而推进生态内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随后,商业生态系统积蓄丰富的共享数据资源,打开资源交易和创造边界,提升生态主体能力的同时重塑生态系统属性;有着更强复杂应配力的生态主体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生态内外的创新扩散催化商业生态系统竞争,进一步强化复杂应配力。在核心企业战略控制力和生态主体复杂应配力的双重作用下,商业生态系统呈现前生态状态、生态内卷、生态扩散和生态共生4种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8.
待孵化的技术创业型企业同时具有概念性技术向差异化产品转化的高风险与产品异质性被认同后溢价评估的高收益特点,导致其投资者多处于隔岸观火却欲罢不能的的孵化投资矛盾中。对孵化资本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成为吸引外部资本投入的关键。基于此,选择在可创概念选育与技术创业孵化领域探索出高成功率路径的概念证明中心、YCombinator和创新工场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创业项目筛选、孵化资金运营等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方式,以期完善我国孵化资本管控理论、助力我国商业孵化器提高资金风险管控能力、促进外部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9.
A comparative vignette-based experimental survey design incorporating various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linked 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and the Domain-Specific Risk-Taking scale (DOSPERT)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variations in eight travel-related COVID-19 protective measures on Swiss tourists’ travel intentions. Among the tested measures, vaccination passports, surgical masks and quarantining are those that stand out the most, with surgical masks having the greatest acceptance and willingness to adopt while traveling. Quarantining, on the other hand, appears to have a deterrent influence on travel intentions, and vaccination passports have the lowest perceived barriers during travel, but the highest perceived benefits in mitigating the spread of the infection. The discuss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as specific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managem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our empir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可从“刑法解释论”和“刑法立法论”两种路径进行探讨。“刑法解释论”探讨路径以现行《刑法》罪名体系为出发点,主要任务是揭示哪些罪名的犯罪构成之设置是以“数据权益”为规范保护目的;“刑法立法论”探讨路径是在刑法立法层面上探讨立法者为在刑法政策上实现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这一目的,动用刑罚禁止何种行为类型才具正当性的问题。然而,两种探讨路径都将依赖于“数据权益”的内涵确定以及法益格的认定问题,换言之,是刑法法益理论在数据权益刑法保护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民法典》第127条并非是关于数据的确权性规定,且在民法理论界关于数据权益的法律属性存在诸多争议的状况下,“数据权益”内涵不明、法律属性不清导致其并不具备作为刑法保护客体的“法益”格。当前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类法益保护模式探讨路径,是对刑法法益保护方式的误读,并未触及“数据权益刑法保护”之规范层面问题的实质。“数据安全”法益观的探讨路径则不仅混淆了现象层面与规范层面上的“数据犯罪”概念的界分,也由于没有论证“数据安全”如何能够构成刑法的保护法益,而导致结论过于武断。在理论探讨上,应该明确作为行为客体的物理层面上的“数据”概念与作为保护客体的法益层面上的“数据权益”概念之间的区别,据此明确“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在规范层面上是否构成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