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作为曾经的世界城市,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从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转变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综合经济区。在转型过程中鲁尔区先后采用了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自身基础,采取了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虽然鲁尔区在政府和体制环境等方面与中国的城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其转型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二战后,以煤、钢铁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显弊端,区域经济陷于结构老化危机之中。为摆脱危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鲁尔区开展了全面的区域整治工作,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创新,以新技术革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全面更新和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老工业区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的典范,鲁尔区结构转型之前的特征是: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传统化,单一垄断性的企业结构,产业的空间结构集中。鲁尔工业区的经济结构的转变经历了再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化和集群化四个阶段。通过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培植有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解决了由大规模工业衰退带来的难题,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由单一的煤钢结构发展成陶瓷加工、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多样化结构,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的信息与通讯、纳米材料、医学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和旅游等有爆发力的新产业体系。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对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德国鲁尔区的后工业转型是被广泛学习与研究的典范,作为重要驱动力的埃姆舍国际建筑展在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区域性的发展理念与实施策略影响尤为深远。在“工业文化”认知与统一标识体系引导关联性感知的指导原则下,埃姆舍国际建筑展在组织运营、资金管理、利益相关者3个方面具有区域统筹的实施方式,在空间策略方面具有“个体-区域并进”的整体性特征。通过梳理并分析这些区域性的策略,为中国当前的棕地再生行动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在仍在经历着的重要课题。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振兴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在政府环境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但他们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比较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迁安市是典型的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型城市,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城市的发展依然呈现诸多瓶颈。通过迁安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比较分析,并借鉴鲁尔模式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迁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政策引导,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创新体制,实施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注重环境保护;扩大就业渠道,解决失业问题。转型,是迁安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德国鲁尔区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和振兴的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首先介绍了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山西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然后探讨了鲁尔区的实践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启示,并进一步指出加强系统性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以及注重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是加速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德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都在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资源枯竭、结构老化和竞争压力等多种因素,老工业基地开始衰落,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背景,从工业旅游的角度对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和辽宁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发展工业旅游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以及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