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2篇
财政金融   97篇
工业经济   103篇
计划管理   1187篇
经济学   1025篇
综合类   608篇
运输经济   40篇
旅游经济   64篇
贸易经济   350篇
农业经济   551篇
经济概况   6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 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 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 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 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 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土地利用政策,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探讨近30多年来绍兴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趋势、变化轨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绍兴市土地利用在1980~2000年相对稳定,在2000年后变化强度逐年增强,2005~2015年土地利用转化量增多和类型多样。绍兴市东北部平原和县区核心区域是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活跃区域,主要是其他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1980~2015年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轨迹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GDP增长的影响。[结论]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积迅速增加,造成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转化成了建设用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由于民航地空通信大频偏的要求,滤波器无法滤除波道内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抗干扰系统设计方法。对于落在波道内且与地空通信信号有效频带不重叠的干扰,首先对通信信号进行载波频率估计,然后使用自适应滤波方法进行干扰抑制;对于落在波道内且与地空通信信号有效频带重叠的恒包络干扰,首先重构载波信号,消除对恒包络信号估计的影响,然后根据恒包络信号的特性重构干扰信号并进行干扰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法在不改变民航地空通信架构的前提下,抗有效频带外干扰的能力最大可以提升23.8 dB,抗恒包络干扰的能力最大可以提升39.4 dB,从而可以大幅提高航空飞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不容忽视,乡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和现代乡村能否建成。为此,剖析了我国乡村衰落的成因,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办法,提出了现代乡村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旨在通过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融合,来带动乡村的发展及振兴、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构建多产业耦合共生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的发展振兴。[方法]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以及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环境、耦合共生界面三个方面提出集农旅合一、多产业联合、多方参与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理念框架。[结论]以农旅合一的耦合共生单元为基础,将文化作为农业与旅游耦合共生的介质,有助于实现文化内涵的提升以及农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多产业联动的耦合共生环境为推手进行合理布局,使多产业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农业产业附加值的增加、村落结构的完善、农村特色及文化的传承;以多方共同参与的耦合共生介质为保障,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这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统筹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充分把握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质量提升分区,测算不同质量提升区的提升潜力,以期为全市耕地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方法]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构建2014年什邡市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限制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结合因素组合法、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法,分别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及其提升潜力评价。[结果]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差异显著,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因素限制程度以中限制为主,多因素共同主导限制耕地比重大;各质量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在时序上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高等别耕地集中分布于南部平原,受土壤酸碱度中等限制和剖面构型高程度限制为主;北部丘陵区以及南部河谷低洼地带主要为低等别耕地,表现为坡度与灌溉因素较高程度限制为主;综合提升潜力较大的耕地集中于北部丘陵区与南部河谷低洼地带。[结论]什邡市范围内耕地质量差异明显,存在普遍限制且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We introduce a new numerical method called the complex Fourier series (CFS) method proposed by Chan (2017) to price options with an early-exercise feature—American, Bermudan and discretely monitored barrier options—under exponential Lévy asset dynamics. This new method allows us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ute the values of early-exercise options and their Greeks. We also provide an error analysi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many cases, we can achieve an exponential convergence rate in the pricing method as long as we choose the correct truncated computational interval. Our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FS method is computationally more comparable or favourable than the methods currently available. Finally,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FS method is illustrated with real financial data by considering Standard & Poor’s depositary receipts (SPDR) exchange-traded fund (ETF) on the S&P 500® index options, which are American options traded from November 2017 to February 2018 and from 30 January 2019 to 21 June 2019.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