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出发审视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在质量上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并对其制度成因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实现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树立全面大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的职能表明,高等学校应当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典范。而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趋大众化和加入WTO,高等学校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改革为切入口,以 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规范管理,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加速培养创新优质人才, 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先进文化代表。  相似文献   
4.
何开伦  周宏 《价值工程》2012,(27):248-249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地方院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合理、学位论文管理松懈、教育质量自我评价简化等问题,严重削弱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剖析了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结构,以完善内部保障机制为目标,提出了"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导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建立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等建议,供地方院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重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学校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当前,学科导向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主流,这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偏差。鉴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为目标、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必将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与关键。高职院校要想做到这一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是导向,"工学结合"是途径,教学条件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黑龙江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对策研究》子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法学特色教育质量观的研究与实践”(JKl57)阶段性成果之三  相似文献   
8.
邵立中 《北方经贸》2003,(7):126-127
文章指出并分析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在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并围绕教育服务观念就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今后高教发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文华  范中方 《科技和产业》2009,9(1):92-94,107
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财政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欠发达省份的省属大学的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技能,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办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0.
Indonesi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changing rapidly: in 2010 there were about 5 million students, up from 2,000 in 1945. Effectively the tertiary system has four tiers, three of which are within the public sector. However, the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rivate sector driven. The key themes of this paper on universities are rapid growth; overcoming the historical backlog;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fundamental reform. The quality of Indonesi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is highly variabl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incentives regimes within the state universities are complex and obscure. The government both over-regulates and under-regulates. Major reforms are under way and increas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