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其性质决定了历史通识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它对培养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显著的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中,历史通识教学的作用还差强人意。只有破除观念上的障碍,建立较完善的历史类通识课程体系,完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历史在高校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企业的视角,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研究高职毕业生通用职业能力结构,得出了4个维度19项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这一能力结构导向下的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目标、课程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受欧美国家大学的影响,中国高校也开始重视并实践通识教育。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起源和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对中国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加强通识教育是当下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商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在商科人才培养中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路径,以人文教育为核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开展经典教育,对于走出纯粹专业化教育困境、提高现代商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并结合财经类高校的实际,探讨了在财经类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财经类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在财经类高校语境下推进通识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都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对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探索,以期实现促使二者之间互相开放并注重融合的一种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高低反映有限的教育经费是否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地使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是目前高等院校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一个有效的措施。浙江高等教育经费使用存在不尽合理及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应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建立多政策参数的高教经费拨款模式,加强和改进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审计工作,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肖本华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4,(1):78-83
当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通识教育具有自身特点,除这些问题外,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为提高通识教育的效果,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应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改革通识教育的体制机制;合理设置核心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等教育也要以人为本。从教育产品的角度来看,由于知识的分散性与有限理性、精英教育的时代局限性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境”问题的存在,专业教育难以克服内在的困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既有利于专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同时也是组织学习的新模式,有利于社会整体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