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篇 |
完全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经济学 | 80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25,自引:5,他引:120
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研究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整滞后等方面分析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根源,探讨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能容纳主要事实和重要因素的分析框架,预测我国若干重要商品的出口增长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趋势。首先识别出决定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八项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可计量指标,建立起分析模型,并用历史数据进行了检验。然后筛选出若干技术和附加值含量相对较高、可能有较大出口增长潜力的商品,用上述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增长趋势。主要结论是: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参与全球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主要因素。我们兼得这些有利因素,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同时,一些相对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将较快增长,推动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研究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有规律可循,出口促进政策在充分理解市场力量导向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能够提高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地方产业集群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应对全球化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关于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面对国内读者,本文旨在4个方面对我国集群研究提出建议:(1)研究集群理论的来龙去脉;(2)发达国家关于集群理论的讨论;(3)了解国际会议的研究议题;(4)分析我国研究集群的做法。根据作者的理解,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上对集群研究的反思的一些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本文研究服务全球化的概况和趋势,并作相应理论分析。首先对服务全球化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描述,从不同方面揭示服务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特征。其次提出推动服务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强调这些因素都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加强,推动服务全球化深化发展。还区分了服务业和服务全球化的"真实增长"和"名义增长"两种情况。第三部分探讨传统分工理论的适用性,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都适用于分析服务业全球分工,并进一步提出将商品和服务都"还原为要素组合"的观点,使理论更具一般性。接下来从人力资源重要性、劳动力"虚拟"跨境流动、知识密集的生产者服务和广泛的非经济影响四个方面,论述服务全球化的特点和特殊意义。最后的结论是,服务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要利用这个机遇促进自身发展,有关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拓展,引发世界价值创造体系的整合重构及产业链的跨国延展,并形塑了区域产业链群演进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本文基于此宏观背景,提出我国地区产业发展的策略取向与企业战略的选择组合.前者包括强化苦笑曲线中制造功能的专属优势、逐步抬拉曲线两端的竞争能力和采取另起炉灶的技术创新,后者包括品牌导向战略、产能导向战略和因势借势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化机制。文章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制度创新对城市化的作用模式。在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推动的观点。并根据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差额,粗略估计了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工业产值,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摩擦的新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 ,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定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贸易理论的发展变化、经济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转移、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以及政治因素等 ,是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21世纪将是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的进程将明显加快,人类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将更加依赖于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及其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进而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