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39篇
计划管理   447篇
经济学   967篇
综合类   193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81篇
贸易经济   282篇
农业经济   319篇
经济概况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以上海迪士尼1.5期为例,阐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流程、建模策略、模型精度需求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运用优劣势。根据1.5期园林BIM模型的建模经验,总结出不同园林要素的BIM建模策略。以实际的园林施工需求为标准,对这些园林要素的BIM模型精度需求进行讨论。研究BIM技术的直观化特性和数据化特性为园林工程带来的构造性优势、综合性优势、避让性优势、快速查询优势和工程量核算优势,进而探讨这些BIM技术优势为园林工程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 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 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 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 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 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 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 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 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 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 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 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章宫“一池三山”的布局源于汉武帝的神仙信仰。受此影响,其中的仙山形象应是上广中狭的台状构筑物。此种台状仙山与汉代慕拟自然的假山形象并行发展,成为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汉代图像资料中的仙山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一池三山”的仙山形态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了这一仙山形态在古典园林仙境景观中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汉代园林中用于迎仙的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早期园林中的景观内容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苏南乡村地区一直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域,特殊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结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复杂性和生态特殊性。随着城镇的扩张,乡村的发展建设使其水网空间的平衡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静态的规划方法逐渐显示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等发展要求的缺陷。苏南乡村地区以水为核心,从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视角下探究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更加适应当前的乡村现状和需求。以传统水网乡村空间形态转译为基础,建立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评估体系,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供需分异模式及供需矛盾。从构建乡村水域空间生态格局、乡村水域空间功能分区规划,以及乡村水域空间多情景预判3个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为水网乡村的生态实践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烨  高翅 《技术经济》2019,35(10):107
名山风景区“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中国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系统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规律,分析了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互补性;构建了“相-制-理”的名山风景区风景特质理论及其实践框架。以武当山为例,探索“以脉绘景”的风景特质之相、“山川流峙”的风景特质之制以及“因脉而成”的风景特质之理。最后总结了风景特质理论作为形态学理论、作为图谱理论、作为地脉文脉认识论实践的整体性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将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立从污染土壤调查、修复、风险防控、监测到场地再利用,从环境标准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宏观背景,再加上中国土壤污染严重、规模大、修复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征,将导致大量污染场地转变为绿地或生态用地,最终对绿地系统的数量与规模、布局与功能、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标准等多个维度产生实质性影响。分析这一趋势,对其影响提出预判,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对于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以及发展工程,可以有效满足社会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惠民生、扩内需,助推城市的更新以及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型,可以促使我国民生工程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文章首先探讨与分析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意义,老旧小区模式化推广的必要性,文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贡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argues whether and how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IPAs) efficiently influence investment promotion in the cases of the following selected variables: resources (experience, total staff, and overseas staff), service functions (combined promotion service of inward investment and trade, and inward and outward inves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utonomous status of private/upper ministry-level IPAs). The results reve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PA’s performance and longer experience, larger staff, larger overseas IPA staff members, autonomous private agency types, and upper ministry-level IPAs. However, an IPA’s performance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ined promotional service of inward investment and trade, and inward and outward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PA’s performance can be enhanced by adjusting the service functions and restructuring the governance and 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IPA’s resources and the country’s investment climate.  相似文献   
10.
More than 25 years after the German reunification, data show that products/brands from the eastern regions of Germany (“Neue Länder”) still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shares in the country's western part (“Alte Länder”). To analyze potential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our current study replicates a previous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selected attitudes of Alte Länder consumers toward products/brands from the Neue Länder. It is shown that factors such as consumer ethnocentrism, product judgment, willingness to buy, and economic animosity continue to influence consumer behavior and as such our study offers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ilure of Neue Länder products/brand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Germa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