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国际与经济贸易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目前许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却又缺乏相关人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毕业生学而不能用,单位需而不愿招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就目前高校国际贸易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托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在理论上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加以探讨,又从实践方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是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集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其中的人才培养是提升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煤炭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煤炭企业人才培养滞后、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煤炭行业的危险性是造成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要科学培养煤炭企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煤炭院校的支持力度;煤炭院校也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煤炭企业还要采用良好措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6.
7.
文化创意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首先,对文化创意进行简单介绍;其次,指出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地方高职院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培训市场相对混乱无序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困此,提出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应用型人才、创新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流通业人才国际化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流通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尤其是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我国的企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弱点,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崛起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这种落后就显得更加突出.这种落后是体制和机制的落后,而归根到底是技术创新人才的缺乏.企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建立,能有效解决企业在科技人才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34-37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从而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