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培养适合经济社会炭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各种技术人才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现阶段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清、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就业体系与师资结构,提升办学特色与质量,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设计专业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相似文献   
2.
杨晓燕  王伟伟 《价值工程》2012,31(31):243-245
本文就工科院校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如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行业内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坚持强抓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设计能力培养的力度,特别是增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和课程等。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关的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该学科及专业的持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我校现行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提供者的人才培养预期、学生的从业发展意愿和社会需求主体吸纳毕业生的条件要求三者之间不相调适,并从中国现实情境下学生就业前景分析视角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吴海瑛 《价值工程》2014,(1):266-267
高等职业教育下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工程造价岗位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运用"PDCA"循环原理建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慈  赵荣荣  董欣雨 《价值工程》2014,(15):273-274
本文着眼于构建符合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型战略这一重要问题,应该围绕如何解决当前唐山市科技创新型人才短缺,充分让其发挥最大创新能力这一核心战略目标,对今后如何构建适合唐山市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金融业尽快缩小与西方金融业的差距提供了契机,互联网金融是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文章通过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特点的差异比较,提出要建立高瞻远瞩的人才培养观,高校应从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培养师资和开放式国际联合办学方式等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差异,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文章结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无锡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机械类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卫平  李晓晖  王珺 《价值工程》2012,31(11):186-187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国内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对原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对课程体系的改革,探讨了教材建设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将内蒙古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其他地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教学模式、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了内蒙古地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对内蒙古地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在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孝忠  周慧兰 《价值工程》2011,30(32):231-232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研究、探索中,工程监理专业是建筑专业中一个新专业,结合目前部分院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设置和工学结合等方面,对工程监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