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有计划地调节人的生产必须要保证人口的增长和每年的平均消费量成比例的变化;劳动人口的素质要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地区内的人们,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和主体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何建宁 《特区经济》2008,(2):189-191
陕西是西部的农业大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缓慢,农村养老保险市场需要寻找供需双方的均衡点,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运营中明确思路,发挥主导作用,以保证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各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北方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少数民族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本文就北方民族大学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融入是社会行动的结果,而经济活动是社会行动的首要活动。根据对陕西省西安市的调查数据,以“是否持续参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考量“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与否,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身特征、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4个方面分析“村改居”群体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与年龄、性别等自身条件无关,经济资本中分红、房租等可替代收入变量和人力资本中高层次职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显著;交往能力和政策制度变量在各自的类别模型中对“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具有显著影响,但未能进入最终模型;就业收入、文化程度和一技之长对“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因此,“村改居”群体提高就业收入和文化程度以及拥有一技之长,均有助于其城市社会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道德建设、政治教育以及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职责,在培养合格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宁夏高校在建设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重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使辅导员队伍真正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9~2008年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近1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并非是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人口密度和人口城镇化率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因素;政府的投入与决策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成分.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政府、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应对老龄人口给予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是整个大学科技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理论层面结合我校实际,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探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教育健康迅猛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态度越来越坚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的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建宁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8-20
文章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但是他们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继续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适应的。由于惯性运动的影响,市场经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时期还将继续存在。文章指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革命取得成功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则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村改居"居民的城市社会融入是一个在互动中不断反思、在能动中持续参与,逐渐增强自己的城市社会特质的过程。经济层面的融入不一定带来其他层次的融入,但是其他层面的融入却始于经济层面的整合。调研中70%以上的"村改居"居民参与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64.8%的人能够持续参与。各种可替代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动性。他们有与城市互动的要求却缺乏条件,反思自身的差距却难以改变。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交往能力、就业收入、文化程度和一技之长以及政策制度等。基于以上论述建议:加强居住空间的社会性质建构,拓宽城市社会关系再生产途径;打造多元主体支持的就业创业治理,激发城市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整合基层社会,突破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