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含毒有机废水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含毒有机废水污染防治更是影响自然资源持续保存和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合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求缓解舍毒有机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规划编制的前期专题研究;第二阶段是规划大纲的编制;第三阶段是县级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3.
酚类是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原生质毒,人体摄入一定量时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含酚浓度高的废水亦不宜用于农田灌溉,否则会使农作物枯死或减产。水中含微量酚类在加氯消毒时,可产生特异的氯酚臭。酚类主要来自炼油、煤气、洗涤、炼焦、造纸、合成氨、木材防腐和化工等废水。酚接其能否与蒸汽一起挥发,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两种。一般来说,一元酚类除硝基酚外,沸点均在230摄氏度以下,故都属于挥发酚;而二元酚和三元酚类沸点在230摄氏度以上,则属于不挥发酚。本课题主要研究挥发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Fenton氧化的方法对湿法腈纶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氧化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量、初始pH值及反应时间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ρH2O2为300 mg/L,ρFe2+为300 mg/L,反应初始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Fenton氧化反应对COD达到最大去除率57%.另外,通过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该废水有机污染物在Fenton氧化过程中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生化出水中某些难降解芳香性物质可以被Fenton试剂氧化分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回顾浙江私营经济发展历史轨迹,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浙江私营经济今后发展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私营经济将会出现一个长期发展的势头;私营经济将由第三产业为主向多产业化经营领域扩展;私营经济将由经营行为短期化向投资行为长期化转轨;私营经济将向科技型方向发展;私营经济将由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私营经济将向混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私营经济将由区域内发展转向跨地区、跨国界发展。  相似文献   
6.
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对摸清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西于2015年首次开展了耕地质量年度监测工作,文章在广西已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并就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探讨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广西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秋月 《民营科技》2014,(10):50-50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损害。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但在当前很多供水管网中,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而且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导致给水管网中水质浊度增加,对水质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科学的对市政给水管网进行规划,合理对给水管网进行设计,从而使给水管网的运行更加优化,确保供水管网水质的稳定性。对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市政给水管网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对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是当前土地工作者的一个难点。文章以扶绥县为例,将时序比较法引入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确定,通过对一定时间段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分布范围作为监测渐变分布范围,并与组合类型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优劣,以期为优化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时序比较法引入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得到了精度较高的监测渐变分布范围。该方法较组合类型法在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上采用了Kriging插值技术,提高了确定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的精度,工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该方法对数据源要求较高,需有一定时段的数据源;组合类型法应用范围广,不受数据源限制,但在确定监测分布范围上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进行大量的实地核实工作才能最终确定分布范围,增加了人为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分布范围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