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詹兆雄  陈国权 《上海改革》1994,(11):40-41,43
长期来,农业在人们的意识上,经济功能是其唯一的功能。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解决温饱的社会基本任务决定的,与人们对农业功能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粮棉油的简单划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抹煞了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尤其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适合当地需要的发展和功能开发,使农业既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又使工农、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首先是利益分配上的和谐,而市场经济在分配利益上是有缺陷的。市场经济再加上改革成本分摊的不合理加速了我国以经济收入为尺度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冲突。执政党不能只以阶级斗争视角看待社会冲突,而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不是划一,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指在有差距的基础上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政府在构建和谐中的作用是市场和企业不能替代的,企业优先讲效率,政府优先讲公正,这是企业与政府最大的不同。只有公正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还应培育社会组织,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畅通民意渠道,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二战与石油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繁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00多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多次战争与军事冲突的背后都有石油问题。二战的爆发更是与石油难分难解。进入新世纪,我们应对争夺石油的“战争”新形式保持足够的警觉。  相似文献   
4.
5.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超越农业劳动者本身需要的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综合的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现代城市发展并没有远离农业,而是与农业融合的要求更强烈了。城市规模越大越现代化对农业固有的生态功能的依赖性也越大,由此也决定了现代大城市与农业高度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经济占很大的份额,传统的国企党组织活动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只能处于“隐性”状态,对职工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工作平台。由于新经济组织的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企业主有权支配企业的财物,包括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内的党员担心可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经济极为发达的日本,小农经济在农村占绝对的优势,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这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有关.日本是个岛国,自然资源贫乏,其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总数的0.4%,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加上农田的零星分散,土地经营的规模就难以扩大.土地的稀有使得土地价格昂贵,资本家嫌投入的成本过高而不愿投资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出卖自家的土地.所以,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大国的日本,农村却成了小生产的"汪洋大海".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现代化.日本的农业现代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