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面对美方贸易制裁,我国采取了包括对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却也暴露了农业产业安全面临的深层次困境:一是我国作为最大农产品进口国具有“大国效应”和贸易依赖,陷入了“贸易困境”;二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倒挂”,形成了“价格困境”;三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受内外条件制约而面临着“补贴困境”;四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农业产业该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全球化困境”。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应动摇我国捍卫经济全球化的决心,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只能是更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全球配置。基于此,我们提出“口粮自给,休养生息,因粮于敌,大权在握”的十六字破解方针,即将国内有限农业资源集中于口粮生产、建立和完善休耕制度、发展海外屯田、着重培育本国农业综合企业和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是中央、地方与农民博弈的结果。地方政府往往因对中央既定目标的替代而被认为是违抗中央政策、侵害农民利益的"罪魁祸首"。这种观点忽视了当前财税制度及行政架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政策统一性与执行灵活性悖论,发现这种悖论既是贯彻中央政策的必要制度,又为因激励不相容而出现目标替代提供了可能。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合作博弈尚未达到稳定和激励相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进行能有效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和激励问题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农业规模经营之争、农业资本深化之争、农业技术选择之争和农地制度变迁之争可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争论"。这四大争论围绕中国农业是否该规模化、资本下乡是否合理、技术该选择土地节约型还是劳动节约型、土地制度是否该"还权赋能"四个焦点问题展开。四大争论对中国农业转型道路有至关重要影响。从政策指向和实践结果来看,目前农业转型主要朝着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规模化经营、以"资本下乡"为主力的资本深化、以劳动节约型技术和作物杂交技术应用和以"还权赋能"为基础的农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前进,即"规模化、资本化、机械化和市场化"的"四化转型"。"四化转型"为"四大争论"给出了结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方向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4.
内陆区域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通常按照"核心—边缘"模式演化.通过对要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区域发展考察发现,作为全国首位度最高的成都市,尽管相较于周边市(州)展现出了更快的资本深化水平和更强的规模经济,但城市间要素禀赋结构趋于收敛,且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周边市(州)到成都市的距离与其城市劳动生产率呈现类似U形的"W"曲线关系,出现了以川南经济区为第二增长极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成都市展现的良性经济集聚驳斥了"一个省养一座城"的观点,带来的启示是内陆省域可通过经济制度改革获得改革红利,应改革以地区经济总量为指标的考核方式,鼓励非中心城市融入区域"核心—边缘"结构,在打造第二增长极时以市场潜力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ABCD四大粮商和孟山都等为主要代表的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加速从资本、技术和服务领域对中国农业产业链进行渗透。在资本方面,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已在中国进行深耕,并开始进入更多细分市场;在技术方面,对核心技术的高效转化和集中掌握使其占据了农业产业链的制高点;在服务方面,对贸易、加工、仓储等服务环节的渗透使其获得了高额利润。中国农业企业是抵御跨国农业垄断公司渗透的根本,但目前中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上低于跨国农业垄断公司,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因投资回报率低而不愿深耕农业以及市场机制被扭曲是中国农业企业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面对跨国农业垄断公司的多维渗透,中国应加强“监督审查”以构筑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网,强化“创新引领”以打造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扎根县域”以厚植农业企业的国内发展根基,积极“乘船出海”以拓展农业企业的全球发展空间,坚持“市场主导”以优化农业企业运营市场环境,进而谋求中国农业企业与跨国农业垄断公司的竞争均势。  相似文献   
6.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变迁。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将会造成农业经营规模偏离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前提上。当前,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开放、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农业生产单位的自生能力,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以降低农业规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农业转型背后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本文阐释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制度安排演化统一于农业工业化进程的理论逻辑,认为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沿循从劳动要素丰裕向资本要素丰裕,并最终向技术要素丰裕升级的同时,农业制度安排的重点也沿着打破城乡二元身份制度,向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产权制度、引导资本下乡的农业反哺制度以及满足农业需求多样化的多功能农业制度的的方向演化。二者统一于农业工业化进程,使该进程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特征。政府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实施超越当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农业赶超战略"。当前中国农业制度演化具有不完整性和不彻底性,导致农业发展有越过土地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农业赶超战略"倾向,加速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农业要素市场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政府主导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征收—整治—出让"四个环节,农民较难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土地溢价带来的收益。实现农村土地整治"四个环节"的优化,关键在于厘清农村土地整治"四个环节"及其核心问题,认识现有制度框架下存在的产权、目的和现实三大困境。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对"四个环节"的主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概念.通过数据计算,发现中国实际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特征、并高于1,说明劳动力出现了过度转移.实证分析也证明,农业劳动力出现“空心化”现象.农业比较利益低下是造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农业补贴是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三大因素,同时也是“空心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