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海峰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2):31-38
利用26个省的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了教育不平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城乡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收入差距扩大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有理由认为,教育的不平等是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通过代际传递对今后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看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和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差距,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政策,加快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浙江民营企业家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浙江民营企业家研究》课题组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5):5-12
该文主要论述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概念、民营企业家的生成途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民营企业家族制、浙江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现状和发展对策等问题,并以此对浙江民营企业家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外语市场价值与外语教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语言经济学把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对市场的不适应性,并指出外语教育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力素质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强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9,(3):6-11
一国经济增长主要是劳动力增长、资本投入增长及人力资本贡献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经历了四次大波动,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延续旧体制,投资错位,歧视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1):12-16
人力资本理论与产权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过程,就是在承认资本非同质性、强调人力资本在生产实践中重要地位的前提下,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产权权能、权益和权责的过程。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完善经济体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财务的创新要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力资本产权化趋势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并对公司财务与会计制度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公司财务管理因其范式缺陷而受到人力资本产权化的严峻挑战。重构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范式 ,建立一个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和物力资本产权的双重利益主体导向 ,以广义财务资源为价值管理对象的公司财务范式 ,才是一个合乎财务学科发展规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人力资本与股票期权制的新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无论从经济后果还是从信息的相关性的角度,人力资本计量的重心是其价值而非它的成本;人力资本计量的对象是经理层和关键的技术骨干,而不是全体员工。股票期权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激励方式,关键在于它通过资本市场动态地反映了人力资本的价值,股票期权只有具备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特征时,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激励功能。最后简要探讨了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9(4):60-66
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论述了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刘易斯转折点时的经济特征:人均GDP一般都在300~500美元之间,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40%-50%,工人工资开始有一个较明显的上涨。国际经验表明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在刘易斯转折点加强劳动力保护的最重要的政策是:一是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尽快吸收剩余劳动力;二是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三是加强对工人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