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有两个:一个是发展合作社联合社(会),实现规模经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个是推动合作社的多元化的信用合作,解决合作社发展中最迫切的资金匮乏问题,以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合作经济》2014,(5):30-30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将结合浙江实际,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形成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2006年末中国银监会推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但从目前情况看,能够按照银监会的政策框架到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该类机构很少.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融资瓶颈的情况下,可统筹考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探索在原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再组建资金互助社的模式.本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王萍  西顺 《西南金融》2011,(10):39-40
目前农村信用社已存在的商业化、集约化经营趋势是对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必然反应,同时,也基本宣告了以往政策所预期的合作金融的终结。但另一类在产业基础上快速内生的农村新兴信用合作组织,通过广泛的资金互助、信用合作和对接银行,正在逐渐弥补农村信用社留下的合作金融空缺。因此,悉心培育和发展该类信用合作组织,将是未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谢勇模 《银行家》2011,(12):102-104
三年前,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 1年工作安排》,对三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具体的安排:2009~2011年,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计划单列市共计划设立1 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如今三年期限将满,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不及当初计划的三分之一,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共有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获得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三年蹉跎,农村资金互助社不仅被逐渐"边缘化",而且也正被"山寨化",即正规资金互助社发展举步维艰,体制外的资金互助社"转正难",部分农民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走向流动性陷阱。而更让人忧虑的是,银监会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策更趋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年代初,常熟部分农户自发组成了“农业互助组”,随后,在农业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当地第一个信用合作组织,即“信用互助组”,并逐步在各个乡镇推广。信用互助组将筹得的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一政策为民间作用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了解天津民间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我们组织力量,对天津市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常燕 《中外企业家》2013,(9):121-121
基于农信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是在结合了大量的金融性组织或机构的成长历程的基础上的才得以诞生的,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农村信用社由农民私人或者农民集体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组织,由持股权人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自我融资组成的自愿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