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172篇
工业经济   169篇
计划管理   313篇
经济学   471篇
综合类   145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267篇
农业经济   202篇
经济概况   416篇
邮电经济   3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必达  苏婧 《财贸经济》2020,(4):129-143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当代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源泉,现有文献多从要素流动视角来考察经济集聚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然而,若将要素流动引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可以发现非区域性要素集中规模的扩大,既能提高要素流入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提高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基于此,本文以“协调性集聚”为核心概念,通过拓展现代集聚模型来构建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走向协调发展的理论假说。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虽然我国发展要素在大规模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并呈现进一步向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但要素流动在提高要素流入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并从需求侧激发了要素流出区域的市场潜能,要素流动在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呈现“协调性集聚”的趋势。因此,发达的要素流入区域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欠发达的要素流出区域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是新时代我国形成市场主导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这一具有准自然实验性质的外生政策,以边际劳动生产率为分组变量,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保护的增强使得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创新显著下降,这种"去芜存菁"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均存在,但动态趋势变化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保护政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减弱、法治治理的改善和薪酬负担的加重,抑制了国有企业的创新,而民营企业受到的抑制效果较弱。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制度背景下法与创新的文献,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2)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呈现上升趋势,单凭劳动成本竞争力已不足以维持生产力优势。传统的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主要采用降低社会保障措施,这与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文章选取江苏、浙江和广东作为典型地区,利用2000-2016年的数据对我国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测度,认为引入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人工智能能够有效的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刺激和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4)
文章在开放经济RB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同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校正并且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带有随机增长趋势的RBC模型能够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模拟。特别是,模型能够解释经济变量波动呈现的产出<消费<投资的现象,同时模型也能够对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纳入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若不考虑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国的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从而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越高,该国的经济增速就越快。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坚持创新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跃升,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转移我国剩余价值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弱化剩余价值国际转移,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工业分企业所有制-分地区-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变异系数指标对全国和分区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敛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呈现差异。其中,私营企业收敛速度最快,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收敛速度最慢。分区域来看,东北和西部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中部次之,而沿海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收敛速度均较慢。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等方面努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收敛。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8.
代际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实证显示,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将家庭资源配置在子女教育上。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代际传递模型,从劳动生产率折旧率的角度解释女性对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偏好,并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工具变量两阶段实证发现劳动生产率折旧率更高的女性当其家庭决策地位提升时,该家庭的代际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将显著增加,且存在城乡差异。但是,不论城乡,男孩因未来劳动生产率更高而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表明针对妇女开展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将更加有助于增加子代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并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这种影响效果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农业产业集聚影响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应强化农业产业集聚、科学寻求农业产业集聚的适度规模,提高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