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46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财政金融   3881篇
工业经济   812篇
计划管理   7159篇
经济学   8168篇
综合类   5452篇
运输经济   990篇
旅游经济   3920篇
贸易经济   15946篇
农业经济   4437篇
经济概况   132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6篇
邮电经济   7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1060篇
  2020年   1905篇
  2019年   2192篇
  2018年   843篇
  2017年   1800篇
  2016年   2065篇
  2015年   2301篇
  2014年   4842篇
  2013年   4357篇
  2012年   4929篇
  2011年   5453篇
  2010年   5009篇
  2009年   4523篇
  2008年   4572篇
  2007年   3529篇
  2006年   2967篇
  2005年   2250篇
  2004年   1909篇
  2003年   1900篇
  2002年   1304篇
  2001年   1068篇
  2000年   977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民经济五个阶段的贫困原因与减贫经验,认为贫困是内生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因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不对称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对不同发展阶段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以举国体制进行内部化处理,实现了一定历史阶段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相对均衡,形成了结合中国自身制度优势的特殊减贫经验.其间,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减贫成效,主要得益于三次城乡融合释放的农村要素给农民带来的现金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因此,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更要通过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转变为生态扶贫,大力推动新时期的城乡有序融合,通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与社会化业态创新激活农村地区大量沉睡的生态资源资产,构建生态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游客游后行为意向为研究对象,以民宿游客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旨在研究旅游涉入对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旅游涉入的吸引力、旅游涉入的表现性、旅游涉入的中心性,以及民宿游客感知价值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构建模型。之后设计问卷并发放,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到以下结论:旅游涉入对游后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民宿游客感知价值对旅游涉入与游后行为意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挖掘旅游涉入、民宿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民宿业了解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进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研究地,通过SPSS和AMOS实证探究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维度。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包含旅游地感知、地方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环境责任行为4个维度;地方认同感和旅游地感知对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影响力较强,其次是主观幸福感和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4.
岳佳彬  胥文帅 《财经研究》2021,47(9):123-138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战略规划部毫不动摇坚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治方向,积极落实总行党委服务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谋划服务脱贫攻坚相关举措,统筹考虑全行扶贫贷款信贷计划政策和财务可持续等因素,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做好支撑和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薇  吴普侠 《山西农经》2021,(6):118-119
延安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的先行市和示范市,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备受关注。分析了延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生态扶贫成效,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助推生态富民长远发展的对策,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5年以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全程全行投入脱贫攻坚。五年来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513亿元,2020年末扶贫贷款余额达924亿元,均居全省金融同业首位。连续荣获金融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单位和定点扶贫先进派出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省政府脱贫攻坚考核中获得"好"的评价,有力发挥了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地体验场景被赋予了更高和更深层次的期待。夜间场景营造能有效提升和丰富夜间旅游的体验性。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夜间旅游场景进行解读并发现:夜间旅游场景具有时空性、交互性、整合性和情感化等特征;叙事主题、支撑素材、科学技术、特定人群和时空氛围等是夜间旅游场景的构成要素。最后提出体验经济下夜间旅游场景的营造目标、路径和五种营造策略,并以昆明南强街夜间旅游场景营造为例展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充分发挥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对于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的作用,实现价值共创视角下乡村旅游价值链的重构,解决乡村旅游产业中消费者需求和产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动乡村旅游高效、有序、协调、综合发展。[方法]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系统论方法,探索性重构乡村旅游价值链。[结果](1)价值共创引导下的乡村旅游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活动、辅助价值活动和价值共创活动共同组成,通过虚拟价值链和传统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的新价值创造。(2)价值共创活动是以虚拟价值链为基本特征,以“产消者”创新社区为表现形式,依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创新性赋予旅游者产品生产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产消者”双重属性,通过将消费者从传统价值链的幕后拉向幕前,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增值。[结论]价值共创引导的乡村旅游价值链需要依托平台思维、共享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建设,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形成的价值链的开放和互动对于实现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网络大数据了解客源市场特征以及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可反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促进景区的形象优化。同时也可为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对象进行研究,使用百度指数作为信息源对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游客的人群特点,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偏好等;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象感知、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准确了解游客对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结果](1)分析客源地市场特征表明景区对浙江省内地区影响力较大,中年男性游客对景区关注度最高,游客出游多受法定节假日影响,且行程安排多为省内周边游。(2)网络评价文本分析表明游客对景区认可度较高,游客旅游体验总体较好,但从景观风貌、休闲活动、景点设置、设施服务、文化底蕴、游客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细化分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景区优化提升可以从针对客源市场人群特点调整营销策略、联动周边景区、挖掘历史文化扩大影响力、完善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方面入手,同时,对核心景点的保护、注重以食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并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淳朴天然的景区旅游氛围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