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95篇
经济学   177篇
综合类   40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82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13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黄金律、AMSZ准则等三种方法对湖北省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自1979年以来湖北省的资本积累在绝大多数年度都是动态有效的,资本投入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2011年起资本积累效率开始下降,出现动态无效的状态,这表明单纯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提高资本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等方式提高资本积累的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4.
公有经济收入分配理论认为资本积累率会影响剩余生计比,从而影响收入差别。资本积累对收入差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运用投资法、财政收入法、收入差额法测算了我国资本积累率,发现我国资本积累率已经较高。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差别仍然偏高。为了不损害居民的获得感,可以在尽量不提高当前资本积累率的情况下,采取推进城镇化等方式缩小居民收入差别。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应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的自我调整,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自身局限性:形式上的“国家回归”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社会普遍高福利的实现(部分)依赖于凭借显著竞争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取的超额利润,福利模式具有排他性和剥削性,不能为落后国家所复制,也不能成为世界福利模式。因而,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特权,且当经济危机爆发或出现经济滞胀时,其会采取削减甚至拆除社会福利的措施以追求资本和财富的积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积累与社会福利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面临实践上的可持续性和价值上的普适性双重挑战。借鉴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后发国家应努力提升“结构的或根本性的竞争力”,寻求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中国还应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积极建设国家主导、福利要素多元、福利机制灵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旧城空间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整体质量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侧重于将资本积累、阶级等引入到城市问题的研究,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中资本循环积累的轨迹,探究了英国城市更新历程的各个阶段资本积累方式、参与主体关系与更新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旧城更新应转型调整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主体的约束机制、城市规划的角色,等等,以走向整体协调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8.
在戴蒙德跨期世代交叠模型中考察了金融市场与FDI的联合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对于代表性居民两种选择的最优化消费决策进行求解,提出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使得创建新企业所需的企业家才能临界值ε*t下降,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将会提高。基于中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1994—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将FDI潜在的技术外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但是随着外资数量的增加其资本积累效应逐渐下降,此时完善的金融环境通过放大FDI的技术溢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与FDI技术外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故相关金融体制改革应当在各地区FDI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因地制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界围绕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长期争论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马克思自用本边注的“提高”更是令人迷惑,这些现象构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其实,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点不在于利润率有没有下降,而在于生产率有没有提高,在于利润如何对象化为新的资本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单个资本的不断对象化最终必然推动社会总资本质的变化,即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力提高.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秘密在于它是价值增殖出发点上的一种趋势性规律,资本积累理论是对这一规律的深层的、本质的第一个证明;社会生产力提高是对这一规律的现实的、现象的第二个证明.  相似文献   
10.
院文章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FDI 促进资本积累的机制,并用理论模型加以论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2011 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FDI 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发现前期生产者服务业FDI 在全国范围及东部地区对国内投资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则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生产者服务业FDI 的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