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对待《资本论》的态度是将其看做科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统一,坚持由“科学品性”提升“历史品格”——这就是对唯物主义路径的着重阐发;恩格斯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扎实辛勤工作,全方位展示他和马克思共同的理论思维——辩证法,用以“伟大逻辑”的建构。要之,恩格斯的工作和《资本论》方法关联的线索有三:一是以《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资本论》商品章“工作呼应”,希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彻底肃清“蒲鲁东主义”;二是坚持《资本论》的由“自然过程”向“历史过程”进军,对其总体方法论和理论逻辑主张——自然历史过程——进行学理性阐发,又主要归结于发生学的工作逻辑;三是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以耄耋之年推动“《资本论》增补”工作,进行巨大的认识推进。换言之,从广义的工作角度看,恩格斯是尝试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自身要完成而未能完成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全面预演。经由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化的“辩证法”努力,《资本论》逐渐成为指导科学思考和进行意识形态战斗的武器,这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从《资本论》的人道观看,低碳经济是人类应然且必然的选择,但是经济活动的碳放量并非越低越好,更不是无碳最好,而且低碳经济未必就是人道的经济。从《资本论》的自由观看,经济活动碳放量的高低变化反映了人类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发展现代社会的低碳经济,科技发展是关键,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从《资本论》的正义论看,资本主义制度下高碳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源于其制度的正义性而是源于其制度的不正义性。《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5.
近期政治经济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经济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阐述,形成了对有关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热潮,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性观点。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这要求重新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超越以往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定位,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这一重大问题,理论界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厘清;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基于新的表述进一步探索了混合所有制问题;改革中涌现的收入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依然是理论界的聚焦点,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论界存在多种呼声;《资本论》的当代问题研究得到强化,思考和争鸣不断涌现;新的问题意识推动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陆昱 《改革与战略》2010,26(1):8-11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始终关注的历史话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发展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具有历史过程性,经济应按比例发展,经济发展应注重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具有价值目的性。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以其透彻的辩证性和鲜明的前瞻性实现了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革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对促进当今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小玉 《特区经济》2006,(1):347-348
创新在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创新经济学经典作家从不讳言马克思思想对他们的研究思想的影响。因此,根据马克思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批判地结合西方成熟的创新理论探索《资本论》中的创新思想,对于科学认识市场经济中的创新,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而实现以一种和平和谐的方式把人类带进一个新世界而言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等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其中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拜物教思想根源于商品生产关系,并对商品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切实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拜物教思想不仅存在并出现了形式上的新变化。只有消除拜物教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将是人类社会长期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活跃的当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著作的《资本论》的大众化传播亟需加强。然而,由于《资本论》自身逻辑结构的复杂性及读者唯物史观哲学基础、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论的缺失以及其研究与当代社会联系不够紧密等原因,《资本论》大众化成果较少且进程缓慢。因此,需要从建立学习型社会、推进《资本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资本论》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绕了个论述生动的大弯子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按照《资本论》的这一逻辑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资本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提出一些需要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