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析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不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于200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准则对我国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范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1、准则没有指明其目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 ,简称IAS37)将目的专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说明 ,明确指出 :“本准则的目的是确保将适当的确认标准和计量基础运用于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并确保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充分的信息 ,以使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它们的性质、时间和金额。”这为正确执行准则指明了方向 ,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我国的《或有事项准则》虽然在第1条提到“本准则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这是否为准则的目的不很明确 ,而且在表述上也过于简单 ,轻描淡写 ,无法体现其总领全文的地位。2、准则的适用范围可进一步扩大。IAS37适用于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包括担保)。相比之下 ,我国的《或有事项准则》虽然也涉及到担保、应收票据贴现这两个金融工具项目 ,但尚未将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一系列经济业务都考虑到准则的适用范围内。近些年金融工具日趋复杂 ,衍生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思路——兼论美国经验之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会计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同时,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会计教育体制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却均显落后,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这引起了美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原债务重组准则是于1998年6月颁布的,并于1999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施行后的两年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行为越来越普遍。而且有许多公司利用准则中“债务人重组债务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用准则中“债务人重组债务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这一规定进行虚假重组。不少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领先关联债权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资产充抵巨额欠款等方式,将不菲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得以维持帐面盈利,有的甚至“扭亏为盈”,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1998年底,阿城钢铁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调减应付款项7800万元,致使公司当年营业外收支净额高达7584万元,而当年收僧达2092万元,是当年利润总额的1161%;2000年底,轰动一时的郑百文重组案又传出信达公司与郑百文签定债务豁免协议、免除郑百文1.5亿元债务的消息。按照旧准则的规定,郑百文可以此获得1.5亿元的重组收益。此事在业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债熏重组沦变为利润操纵手段感到忿忿不平,更引发了对债务重组的严重信任危机。为了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填堵利润操纵之路,财政部适时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5.
6.
<正>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季报披露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长期固有的“顽疾”,非一朝一夕能根治,该制度在正式实施过程中必将遇到诸多问题。要想尽可能发挥季报制度应有的作用,证券监管部门应首先对制度本身加以完善。对此,笔者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季报披露制度,以提高其效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宏珊 《现代商业》2011,(26):26-27
近年来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加大审慎监管力度,密集出台资本管理新规,以强化资本约束并推动银行业务转型,本文对相关资本监管政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对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缺少具体会计准则的规范,致使借款费用资本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用以调控利润的手段,随着2001年1月《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颁布和实施,上述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从整体上看,该准则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又体现了我国特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拟通过比较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简称IAS23)的相关内容,作一初步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对读者正确理解、使用该准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