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我国转轨金融运行机制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轨过程中,我国金融运行机制是采取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模式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应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金融运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运行机制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在我国转轨的特定阶段,金融系统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稳定状态,只有靠外部力量的非市场干预才能实现金融系统的平稳运行。目前在金融系统自身不具备自我稳定的功能条件下,政府的外部干预是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否则会导致金融系统陷入剧烈的波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和地区能源效率,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地理空间溢出的角度解释能源效率空间特征并提炼出影响区域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和地区能源效率符合倒U曲线特征,全国范围内能源效率的空间差距逐步扩大;(2)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外部效应,政府在制定能源节能战略时,应对区域间节能合作及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给予更多的关注;(3)能源效率同政府干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开放程度、能源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供应与物价的结构突变检验--兼论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能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1):10-15
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和CUSUMSQ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分别服从单位根过程和结构突变的趋势稳定过程,且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正是数据生成过程的差异造成了货币供应和物价的“背离”走势。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 ,低效率“的特点.运用数据包络( DEA)分析方法对我国 1991-2002年的金融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方面是有效的,但投资转化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菲德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别从总效应与外溢效应两个方面分析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并从实证角度就菲德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而传统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外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沈能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4):1-6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然后利用2000—2004年的月度信贷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的波动进行自回归异方差检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系统具有准外生性的特点,同时货币供给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非对称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7.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有不同的渠道效应。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TFP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了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现出来的,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非线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保增长和减排放的双重约束,传统的以减排为导向的环境政策不可避免会陷入两难困境。为此,本文针对污染物不同的处置性假设,以环境效率作为唯一确定环境绩效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测算了加入环境污染因素后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环境效率,并基于异质性行业假定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并确定了行业最优规制水平。研究表明:若考虑非期望产出(污染排放)的影响,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下降;工业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正相关,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正确性;其中,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行业当期环境效率促进作用显著,而对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效率之间符合倒"U"型关系,具有显著的三重非线性门槛特征,但是,不同行业环境绩效对于环境规制强度的弹性系数和极值有所差异。本文政策涵义明显:及时调整传统基于减排导向的环境政策,考虑将提高环境效率纳入环境政策的目标决策中。同时,政府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误区,应根据各行业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标准,并注重滚动修订,及时调整至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趋同性--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Bernand和 Durlarf的时间序列技术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动态模拟了区域内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和累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同时区域内三大地区在系统内相互作用产生了动态联动效应.该地区为其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低碳创新能力和低碳创新效率提升。从技术异质性和节能减排约束出发,构建纳入技术异质性—非期望产出创新效率测算模型,借助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省际低碳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未考虑污染排放情况下的创新效率值高估了节能减排约束下的情境,即非期望产出会降低创新活动效率。由于空间技术异质性,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效率依次递减格局,东部地区低碳生产技术更加接近有效前沿面,并且差距有逐步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