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公司利益范围的定以及如何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保护,仍存在分歧。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当然所有者,公司利益就是股东利益,是股东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总和。但是随着公司法理论的发展,这一观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开始认识到,经营者、债权人、供应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该涵盖于公司利益的范围之内。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敌意并购是指并购方事先不与目标公司沟通,也不顾及目标公司利益,而在市场上公开收购目标公司股票,最终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一种收购方式.敌意并购有悖于我们通常谈到并购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双赢格局的特征的.到2006年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新的制度安排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拉开了帷幕,也为可能即将出现的敌意并购提供了机会.在资本市场的新纪元,如何防范敌意并购,保持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4.
略谈代表(执行)董事及其对第三人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巧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9):63-66
现代公司的权力由股东转移到董事会手中 ,而实际行使权力的主要是代表 (执行 )董事。其对公司有一定的控制力 ,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代表 (执行 )董事造成公司损害同时也使第三人遭受损害时 ,要对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应该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 ,以完善我国的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5.
6月1日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究其原因,与金融危机自然脱不了关系,但其根本缘由还在于:全球市场经济正在由公司主导的市场经济向客户主导的市场经济嬗变。在“客户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通用大搞公司利益至上的“产销”而非顾客利益至上的“营消”,最终只能被顾客所抛弃,被竞争者所打败。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中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2005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这是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本文首先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提出建议促其完善。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最典型的特征是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完善,公司由此确立了法人地位,进而产生了公司特性—公司主体性和组织性并存。公司的主体性表明了公司利益的独立性,公司的组织性使公司利益的实现必然要依靠公司中的自然人来实现,公司的这一特性暗含着公司悖论,即自然人是公司利益实现的关键,同时自然人也是公司利益遭受侵蚀的根源。如何保障主体性与组织性并存的公司利益使公司治理的构建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8.
财务管理的原则有很多,其中平衡性原则可以说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不断的对公司的各个方面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平衡状态的一个过程。平衡可以解决一系列矛盾,比如说公司对一个风险很大的项目进行投资,这个项目给公司带来的未来收益却微乎其微,这时理性的财务人员都会很果断地去否定这一投资行为,避免公司利益的受损, 相似文献
9.
10.
股权激励怍为一种薪酬政策,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股权实现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的捆绑,在引导高管作出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决策的同时,提高高管的薪酬竞争力,以此达到吸引和留用优秀管理人才的激励效果。目前,我国很多公司在设计高管股权激励体系时,住住忽视纳税问题,致使公司虽然投入了大笔资金,却往往达不到设想的激励效果。实施股权激励纳税筹划,在现行庞杂的税收政策体系框架内,对各种激励模式的税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公司规避纳税风险,通过降低激励对象的税负,增加税后收益,使薪酬方案达到最理想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