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1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财政金融   3646篇
工业经济   1024篇
计划管理   3412篇
经济学   3562篇
综合类   1253篇
运输经济   119篇
旅游经济   51篇
贸易经济   4407篇
农业经济   1102篇
经济概况   24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704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619篇
  2012年   2053篇
  2011年   2153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680篇
  2008年   1499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基于2011—2019年江浙地区93个县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地理遥感等数据,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江浙地区城镇化驱动乡村重构的效应,发现城镇化有效驱动了乡村经济重构以及空间重构,但并未显著推动社会重构。机制分析发现:(1)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县域乡村人口实现非农就业。人口城镇化在长期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并提升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与金融素养,有利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观念的改变。(2)产业城镇化促进了县域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3)土地城镇化并没有引起土地快速扩张的失衡,相反,土地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乡村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能力,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的综合作用下,江浙地区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乡村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重构。未来,要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为了给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才对地区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运用PMC(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的政策评价方法,对东北地区青年发展型城市现行的人才政策进行分析,并与高人才指数城市的人才政策做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东北地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人才政策整体较为科学合理,对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人才晋升、金融支持与海外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业相继出现.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利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值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一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外部差异系数中,区域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二是无论是区域内部差异和还是区域外部差异都在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依然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加速了部分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资金投入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推进过程中可以此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全国1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租房准入政策和条件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公租房准入指数,用以反映城市住房保障水平.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公租房准入指数对家庭居住公租房的影响.结果 显示,公租房准入指数越高,家庭获得公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从而验证该指数的合理性.文章发现,尽管在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各地公租房仍然对外市户籍人口存在较高门槛.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持续增强,中央政府应建立对各城市科学合理的住房保障评估体系,重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大对外来居民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的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增长势头逐渐放缓。越南、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湄公河流域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受到投资和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有必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文章选择农业互补性、运输可达性和国家友好程度三个因素构建静态和动态潜力测算模型,利用中国和湄公河流域五国2019年的截面数据和2016—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在2025年的农业合作潜力进行预测。综合来讲,中国与泰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合作潜力最大,与越南在农业生产要素领域合作潜力最大,与缅甸、柬埔寨、老挝三国农业经贸合作潜力较为低迷。根据各国的不同特性,文章提出了提出优先合作领域、优化贸易合作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社会中存在大量非均衡市场和领域,这为中国企业实施均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随着均衡式创新的帕累托改进空间逐渐缩小,利用非均衡式创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已刻不容缓。在非均衡式创新过程中,政府极易侵入社会主体创新边界,导致创新租值降低或耗散。政府对创新主体的财政资金扶持容易对创新预算形成软约束,导致创新目标替代,强化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放大创新系统风险,诱发俘获政府行为,最终导致创新企业逆向淘汰。因此,明确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边界与风险,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三螺旋理论框架下,搭建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和资本部门四螺旋模型,运用文献归纳法选取多元主体协同创新6类影响因素,以主体间协同程度测度结果为因变量基础,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分析这些因素影响方向、大小和趋势。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因素表现为促进作用持续提升;中国技术市场规模和创新产业规模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且促进作用不断提升;中国产品市场需求和创新投入表现为抑制作用持续提升;中国创新产出在时间上表现为促进作用先提升后下降并最终稳定的状态。最后,提出不同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体系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浩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3):137-145
采用创业板2011—2016年2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检验技术创新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进程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①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中介作用不明显;②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助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强,政府补助通过技术人员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也越强;③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好的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越强,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探讨社会情感财富和制度环境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运用8个省份家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①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社会情感财富不同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的影响不同,家族控制正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家族代际传承意愿负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即随着家族控制意愿的增强或家族代际传承意愿的降低,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增大;③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即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科技保险肩负着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然而,科技保险试点10年来,依然面临需求低迷与供给不足并存的发展困境。其主要根源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跛行”的财政支持政策不能形成有效激励以及不成熟的行业环境制约。要想走出这一困境,仅仅从需求方着力是远远不够的。科技保险的正外部性和科技保险市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必须从财政支持、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中介培育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为此,提出应当构建供需并重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机制、加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产品供给、创新科技保险契约模式及运行机制、搭建科技保险中介服务和信息支持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