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6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眼中的中国粮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试论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粮食部门与多种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性,我们才能弄清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经济根源,才能制订出适应我国具体经济条件的合理农业生产结构,并为其加速实现创造条件。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克服盲目性,加强自觉性,避免瞎指挥,正确地实现当前正在进行的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3.
拙作“试论农业处境自然恶化的规律”一文发表(《农业经济问题》1991年第1期)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刊登于《农业经济问题》1991年第11期上刘新荣同志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士广泛的兴趣。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诸如:中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产生,有没有改变农村中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它有哪些积极作用,会不会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今后,它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土地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通过农业生产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怎样?存在哪些矛盾?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深刻揭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答案,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才能避免盲目性,一往直前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以来,广大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据1985年统计,全国还有12.2%的人口,人均纯收入尚在200元(相当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50%)以下,难能维持最低限度营养水平,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为生,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因此,中国的贫困地区问题,说到底是贫困山区问题。1986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增施肥料是农业“八字宪法”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肥料不仅营养作物、改良土壤,并能使其他农业增产措施充分发揮作用。在合理施肥的条件下,肥料的数量与质量和农产品的产量是按同一方向变动的。解放以后,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約化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現在:复种指数提高;间、套、混作面积扩大;高产作物、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增加;推行合理密植;增施肥料;扩大水浇地;等等。这就要求施肥量必須进一步提高,以便与提高了集約化水平的农作制相适应。肥料是目前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問題之一。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广辟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经济改革是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目标的。自农业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在逐步实现这个转变。这样,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经济科学已经不能反映自己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生气蓬勃地在各自业务领域落实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任务,如何改造旧的农业经济学就成了全国从事农业经济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部对我国反贫困战略作出扎实评估的力作——评《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严瑞珍由刘文璞、吴国宝同志合著的《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多年来,有关我国贫困问题的研究论著已发表多部。比较起来...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加支持,其生产条件就会愈来愈趋恶化,农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就会遭受破坏,出现基本比例失调。这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但还没有被人们论述过。只有深入地认识这个规律,才会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采取相应对策,保持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特别是工农业两大生产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