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被称为是CEO的离职年:1月11日,AMD CEO梅德克辞职;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辞职;3月31日,宏碁CEO兰奇辞职;7月16日,道琼斯集团CEO莱斯.辛顿辞职;7月19日,英国最大运营商EE亚历山大辞职;8月25日,苹果CEO乔布斯辞职;9月12日,雅虎CEO巴茨辞职;9月23日,惠普CEO李艾科辞职;10月26日,IBM宣布彭明盛不再担任CEO;11月3日,柳传志辞去联想董事局主席职务;思科CEO钱伯斯在宣布继任CEO以后,其首席开发官查尔斯.吉安卡罗于2012年2月离职。  相似文献   
2.
西南部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对矿区耕地损毁程度等级的评价方法体系,为其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研究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评价方法。构建了污染耕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田面污染率、灌溉水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度6个指标)及权重系数,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某金属矿为例,进行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矿区耕地污染损毁程度为中度~重度,即污染耕地的损毁程度偏重,其损毁程度等级偏高,耕地污染损毁等级达到Ⅲ~Ⅳ级。本文可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受损耕地的复垦措施及复垦方向确定等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当前信息产业化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中的合理使用制度,以及数字图书馆具有的特点,分析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关于数字图书馆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不足,并提出完善该方面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善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虹 《特区经济》2010,(2):254-256
著作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用刑事方法打击盗版、保护著作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我国对著作权实施刑法保护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有缺陷。本文着眼于探寻我国现行刑法制度不能有效保护著作权立法方面的原因,就如何加强和完善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制度提出对策,以期增强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6.
【正】【案例背景】在愈演愈烈的后金融危机市场竞争时代,商标纠纷被推上热门话题。究其原因,是很多企业对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商标在品牌发展中的作用,致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商标遭抢注而蒙受巨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对商标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甚至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因为种种原因致使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传播,个人生活安宁被扰乱,隐私权遭受侵害。就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保护隐私权采取的是间接方式,保护力度很弱,保护范围很窄,与电子商务时代个人隐私权遭到频繁侵害的现状显得极不协调,受害人很难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提出从法律层面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标在先权是能与商标专用权对抗的权利,体现了法律平衡各种权利的功能,我国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九条、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了对"在先权利"给予保护,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也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商标法要实现真正保护在先权利又不影响整个商标法体系的整体布局,需要不断完善在先权保护制度,进一步清晰规范在先权利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设定受法律保护的在先权利应具备的特征以及建立保护在先权制度的法定程序和执法原则,弥补目前立法的不足之处,使此项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10.
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第14条是该法颁布实施前后引起社会争议最大的条款,该条规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在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更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众多企业对该条法律规定有所抵触。文章通过阐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意义,比较《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不同之处,并解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以期修正企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失偏颇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