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变化,城乡一体化引领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阐明当前农村地区耕地社会保障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研究。在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利用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受访者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年龄、家庭年收入与受偿意愿呈负相关;家庭收入来源、农地流转期限、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级别与受偿意愿呈正相关;同时测算出怀宁县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总价值为9.91亿元,占当地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8%,单位面积耕地社会保障价值为1 141.67元/667m~2,占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的71.95%。通过与他人相关研究对比分析,结论认为目前耕地在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仍承担着基础性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耕地社会保障地位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1997—2007年间经济发展及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耕地变化与第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及人均GD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建设用地各地类与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了1990-2005年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通过时间序列法预测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揭示其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尚不高,但潜力较大,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工业污染和较低的工业产出.为此提出芜湖市土地集约利用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保证。以当涂县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模式及主要制约因素,并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厘清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以期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在农户分化的基础上,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并将其进行修正,利用金寨县43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转化机理。[结果]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非农收入占比较高与较低农户之间意愿—行为转化所受影响总体呈相反趋势。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的农户退出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和社会效应减弱,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可行性;而非农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则淡化了自身需求和政策感知,更加重视社会示范效应和政府作用。自身禀赋条件是退出基础,决定着政府作用与社会示范效应的效用大小,农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机理为:减少自身禀赋条件约束,增强外部效应。[结论]应适当提高退出补偿,改善农户退出后居住环境,完善退出后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的退出环境,增强社会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基于强化农地流转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地流转权能设计,优化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应明确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农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权能,农户土地承包权拥有农地流转的决策与收益权能,土地经营权体现为劳动生产和经营收益权能;促进农地流转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村集体委托-代理流转方式的转化。现阶段应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地流转管理与服务权能,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集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当前农地流转的形势,剖析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规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文章采用安徽省芜湖市4个县和4个区的17份农业大户访谈记录、244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农地流转的现状差异;科学地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了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农地流转现状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规模、流转期限和流转价格等4个方面;(2)农地流转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利益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同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从侧面推动农地流转。建议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引导农地高效流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规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格局、驱动力与转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土地利用转型的中阶稳定态。研究结论:应选择差别化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塑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征地制度的不完善,土地利益关系的混乱,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文章采取库诺特竞争模型、比较法对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做分析,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得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关系,归纳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