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福建省莆田市西天尾镇后黄村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现状,针对区域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历史传承、产业发展、游憩空间整合”三位一体的郊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确定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对后黄村用地进行布局,确定功能分区,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构建文化浓郁、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郊区新农村。最后,从4个方面指出后黄村规划编写和建设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市农业已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寄予厚望[1]。从都市农业起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选路径[2]。根据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3]。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2010年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4],为厦门市发展都市农业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厦门着重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设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种苗产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推动传统农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形态,加快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策工具的选择对于达成政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台湾农业政策体制、政策目标及发展模式演变特征,进一步分析农业政策演变过程中生产支持、供需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工具选择,较为有效地达成了台湾农业永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借鉴台湾农业政策工具变化的历史经验,我国大陆可以从调整政策目标、创新政策工具、改变发展方式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政策工具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下而上”乡村发展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乡村建设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理念和重点,本文根据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二战后台湾乡村建设政策划分为"农业生产"导向及"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导向两个阶段。在分析各阶段政策产生背景与成效的基础上,阐述台湾乡村建设政策演变的逻辑,探讨乡村建设政策演变的模式,揭示出"自下而上"的乡村建设是以乡村为中心、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社会建构,促进了乡村可持续发展。根据台湾乡村建设经验,提出了大陆"自下而上"乡村建设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标文  郑非 《财经科学》2007,114(12):39-46
我国市场化进程与欧美国家市场化进程比较中有着明显的不同地方,由此而得的市场化程度作为制度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没有可比之处,因而本文从非市场化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综述了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长中制度所选择的代理变量,然后选择了腐败程度、不平等率和社会民间组织作为制度变量对我国1980—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的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经济长期增长带来了隐性阻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