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秀清  管莹 《财政监督》2011,(12):41-42
政府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进行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构成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努力降低和节约城市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中城市建设成本的概念和相关要素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城市建设成本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有限的城市建设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具有增长型机制并对自然资源需求无限的社会经济子系统,与具有稳定型机制的,自然资源供给有限的自然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其演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经济子系统需求与自然生态子系统供给之间动态平衡过程。1949年~1950年代中期低水平相对平衡;1960年代~1980年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自然生态明显失衡;1990年代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后朝遵从自然力进而有效利用自然力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区PRED开放系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特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病的干扰,社会因素包括人口膨胀、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并存。从系统要素的观点,得出鄱阳湖区PRED系统的实质是人地水关系。鄱阳湖区的发展是整治与开发的统一,具体来说,应该突出重点地进行湖区土地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调整湖区产业结构,以小城镇建设为楔机,协调湖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土地征用过程中农地非农化的价值演变机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假设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补偿标准。同时对可转移农地发展权价值进行测度。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最优补偿值,为解决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应用案例表明该补偿理论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土地征用过程中农地非农化的价值]变机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假设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补偿标准。同时可转移农地发展权价值得以测度。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最优补偿值,为解决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应用案例表明该补偿理论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 ,要确立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同时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宏观调控 ,采取一系有利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一、国家从财政和政策上 ,对农业资源利用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全世界各国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无不对农业资源利用进行扶持和帮助。当前 ,我国农业正在走向市场 ,农业面临着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因此格外需要国家的支持与保护。国家扶持属于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包括 :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完善 ,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信贷制度和金融政策 ,市场组织和销售政策 ,…  相似文献   
7.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主观认知及区域差异,应用排序选择模型研究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统计分析,排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问卷中,64.2%的农户认为承包地对他们生活的总体作用并不大,但94.7%的农户同时认为种田虽然不赚钱,但可以为基本生活提供最后保障;浙、赣、桂三省农民在"承包地对他们生活总体作用"这一问题的主观认知上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影响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的因素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农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村庄离县城(城市)的交通距离以及区域宏观区位特征等。研究结论:要大力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要推进农地流转与使用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的有效流转和适度集中;应充分认识农地保障功能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实背景,考虑不同农户主体自身禀赋和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因地制宜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构建征地冲突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均衡概率找出引起征地冲突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征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采取违法征地的概率与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农户的维权成本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农户维权后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呈反向关系;(2)中央政府采取监督检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收益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3)农户维权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时的收益呈正向关系,并与农户维权成本、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对其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研究结论:降低中央稽查和农户维权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违规收益,同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大对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使利益主体博弈行为趋于合理,可以避免或减少征地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提出权能支的新概念,建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进行解释。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法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所有权权能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而这四项基本权能由若干更小的基本单元——权能支构成;权能支是财产权利的基本单元,每一个权能支意味着权利人可以依法实施一类行为的可能性,四项基本权能是由若干权能支组成的权能束;基本权能或权能支的分离、重组和耦合形成新的财产权利类型。研究结论:权能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既有权能理论的解释能力,可以较好地解释新出现的财产权利的权能结构,也能合理解释权能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内涵;基于权能支的概念和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本文解释了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并就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和拓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