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研究目的:探索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内在多维驱动机理,为区域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与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标准差椭圆模型辨析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明晰国土空间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1)1990—2018年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水平地域呈现出“中心点—过渡带—边缘层”的格局特征,垂直地域空间梯度差异显著,城镇空间规模大幅提升,农业空间持续萎缩,生态空间呈起伏变动的态势。(2)国土空间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中城镇空间重心先向东南迁移,随后呈反向迂回现象,而农业、生态空间保持东南至西北方向连续移动。(3)各视角因素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存在分异,自然地理条件是基础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起主导作用,人口因素影响广泛,交通区位作用深刻,政府政策是外在驱动力,各类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非线性增强效应和双因子增强效应。研究结论: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应统筹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整体效应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边境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模型从动静两方面研究了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分区域影响因素。结果 (1)2008—2018年中国陆地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经历“小幅下降—快速上升—稳步上升”3个阶段,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多点式”向“带片状”转变的态势,连片集聚度不断上升。(2)边境地区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波动幅度较大,由2008—2014年的“倒V”型反转向2014—2018年的“V”型增长过渡。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果来看,西南边境地区>西北边境地区>东北边境地区,这与各片区发展的资源禀赋、区域定位等差异有关。(3)东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劳动力,西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化肥施用量、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机械总动力,西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乡村户数、农林水利事务支出、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劳动力。结论 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主导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管控政策,有效促进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持续增长,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