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应对国际游资冲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游资的特征,同时分析了游资的货币性攻击方式新变化,并针对这种全新的货币攻击,提出了一些防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秸秆问题日益严重。进一步改进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针对蔬菜秸秆含水率较高、碳氮比较低、易腐烂发臭滋生病虫害等缺点,在分析比较资源化处理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以无害化处理为目标对技术进行革新。结果 目前蔬菜秸秆处理技术主要有直接还田、厌氧沤肥、好氧堆肥、饲料化等,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难以满足无害化处理要求,文章总结了一系列蔬菜秸秆无害化利用技术,优化消毒直接还田技术,制定厌氧沤肥的技术环节,完善田间堆肥技术体系,优化联合堆肥物料配比,解决快速无害化处理问题,规范物理脱水饲料化的操作流程和添加剂配方,延伸蔬菜秸秆产业链;同时,探讨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存问题、潜力及发展方向。结论 为未来推广蔬菜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养分高效利用。系统总结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可为创设适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调动各方开展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系统梳理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对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的创设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政策框架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参与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需结合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构建一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结论 建议我国在未来的秸秆还田生态补偿工作中,要建立利益驱动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扩大补偿内容、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开展多形式宣传引导,推动秸秆利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已成为关注重点之一。系统研究如何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入农用地膜污染治理过程,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农用地膜产品生命周期闭环,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高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经验。[方法]文章在系统梳理农用地膜治理政策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了农用地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运行、发展的途径和规律,提出地膜污染治理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市场化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市场化模式制度嵌入的失效,是农用地膜残留污染治理问题的主要症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重新建立了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责任的分摊机制,是更为可靠的市场化模式,但其构建也陷入“市场化模式实现条件的苛刻性”和“企业垄断的必然性与市场配给的竞争性之间的矛盾”双重困境;此外,从具体原因来看,制度嵌入影响机制还包括政府投入机制建立、企业责任落实与利益诉求的平衡,以及农户价值诉求识别偏差等方面。[结论]因此,政府应在推动和维护机制建立运行过程中,完善制度保障,考虑企业利益导向,帮助农户识别价值诉求,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跳出困境,有效融入农用地膜市场场域,引导构建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但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就水稻种植农户对国家倡导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采纳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依据项目研究小组在湖北省沙洋县所做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水稻种植农户采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意愿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户关于过量施肥的认知程度、影响农户化肥种类选择的因素、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因素及采纳减施新技术的意愿4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农户对过量施肥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在肥料种类及施用量选择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因素、农户选择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的意愿有经济效益前提、农户对政府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扩散有更多期待。[结论]政府及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户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肥料质量管理,为进一步减低化肥施用量及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新技术的推广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是推动农业农村污染合作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不同主体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文章基于农用地膜生命周期污染防治的逻辑链条分析,系统研究了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的价值生成和绩效损失途径,提出地膜污染防治典型合作模式与治理路径。结果 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培育环保意识和市场,通过补贴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但会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政府在生产环节的绩效损失。结论 在典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混合型模式适合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调动市场资源,建立起“生产—回收”的市场内循环机制;在市场内循环机制建立成熟后,一般由政府主导型转为混合型,并在混合型后期逐步过渡为生产者主导型,使得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为一个非政府主导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国内外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总结秸秆肥料化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采用Gephi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主要对1999—2019年国内外有关秸秆肥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2006年以后外文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而2016年以后中文文献进入基本稳定阶段。(2)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3)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gronomy Journal,其中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单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52.5次/篇);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地膜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覆膜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农作物增产、品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白色污染"等。为进一步提高农田地膜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残膜对生态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地膜覆盖大省——河北、内蒙古、四川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再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方法]文章从地膜使用情况、地膜残留、地膜回收、农户认知程度等角度分析典型地区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区域性的补贴情况等。[结果]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存在新国标地膜市场占比不高、地膜回收利用产业市场化运行难度大、农户购买国标地膜和主动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论]为加强地膜回收、推进地膜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控制,加强全程监管。据此提出加强地膜市场监管、探索回收补贴政策、拓展媒介宣传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