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把握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现状,分析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和心理资本的7维生计资本对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影响规律。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与有序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转出样本农户的主观福祉普遍较高,非农型农户对土地转出后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最高的比重最大,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整体上呈现中西部递减的趋势;(2)土地转出农户身体状况越好、拥有汽车或大型农机具数量越多、越易贷款、加入农民合作社、同村亲戚数量越多、土地地力越好、生活自信心越高、面对挫折抗压韧性越大,其主观福祉越高;(3)对纯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生态资本,对农业兼业型及非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心理资本,对非农兼业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医疗保障,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加大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重视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针对土地转出后的生计分化农户制定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并探究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兼业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参加新农保、是否有农业补贴、是否为家庭农场、是否加入合作社、近年耕地质量变化、相关信息获取难度等9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均值只有4.74项,总体偏低,生态耕种行为有待推广与应用。论文探究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耕种的推广、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农户生态耕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1998—2017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关于土地生态研究的2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当前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为把握研究趋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国内土地生态研究视角多元,内容丰富,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但研究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土地生态研究重点关键词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土地利用、模型与方法和生态安全等;(3)依据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将近20年国内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主题概况为资源特征导向研究、管理导向研究、技术与方法导向研究、服务导向研究和社会经济导向研究。研究结论:加强土地生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和推进土地生态监管体系构建将是未来土地生态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化肥在促进农作物单产提高的同时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明确农户化肥施用的基础认知、习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对完善农户施肥行为、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西省10市44县(区)2068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务农年限的农户施肥认知特征,并运用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对化肥施用环境影响和用量安全有着广泛的正确认知,对施肥技术认知明显不足。农户对施肥用量大小认知、用量变化认知和种类变化认知均相对稳定,但其施肥习惯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与农户施肥基础认识、习惯认知均存在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清晰识别生计分化对农户施用化肥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农户生计不断分化的现阶段化肥减量化目标实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基于江西省9市19县(区) 1 421份农户调查问卷,在分析生计分化的农户化肥施用特征变化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分化对施用化肥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1)农户生计分化的化肥施用特征变化主要体现在化肥施用技术与认知特征、化肥用量依据及种类变化特征以及科学施肥激励措施特征3方面。(2)影响纯农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有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劳动力比重、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影响Ⅰ兼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有性别、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负面影响认知、土壤污染认知、种类变更;影响Ⅱ兼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有家庭年收入、家庭劳动力比重、负面影响认知、种类变更。[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施肥宣传、技术推广、肥源替代以及引导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利用江西省11市47县(区)共1 488份农户的调研数据,从农户劳动力禀赋结构转变和小农生产造成耕地破碎的两大社会现象切入,采用双栏模型将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分为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1)以中位数为划分依据,有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农户数占样本总数的67.20%,有采纳意愿的农户对10项具体生态耕种行为的平均采纳数为5.323项;(2)家庭总人口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与采纳程度均呈负相关、劳动力人数均呈正相关,兼业程度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呈正相关,耕地破碎化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呈负相关;(3)农户生态耕种决策行为还受到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享受农业补贴等因素影响。结论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注重农户临时务工平台搭建,拓展相关信息视野以提升生态耕种采纳度;另一方面应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破碎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分析农户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为农户生态耕种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江西省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针对户主或是参与农业经营决策的家庭主要成员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入户调查。利用获取的1 488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农户生态耕种理性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得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值。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及其交互以及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 (1)样本农户平均采纳生态耕种行为4.735项,工具理性评价均值为0.546 8,价值理性评价均值0.354 2,丘陵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值比平原、山地区更高。(2)当前,工具理性在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上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价值理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二重合理性的冲突减弱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率。(3)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耕地收入占比的提高,农户采取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而促进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现代经营主体的转变是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有效途径之一。(4)农户保留仅供自家消费的耕地说明其对耕地生产的安全性持有疑虑,更加愿意进行生态耕种以保持耕地和农产品健康。结论 需要积极落实生态农产品的补偿,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质量监管,实现生态耕种的产品价值,以达到农户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与耕地保护的价值理性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