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维系统(以下简称“EEU”系统)协调发展关系,以期为推动三者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西北5省区为例,在构建EEU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GIS工具和灰色预测模型对西北各省区EEU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7年西北5省区EEU系统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系统评价值呈波动上升态势,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值; 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度整体由过度发展大类向协调发展大类演变; 各省区协调度上升等级不同且未能达到优质协调等级,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有经济发展滞后型和生态环境滞后型两大类; 未来5年各省区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演进差异明显。[结论]提出要遵循科学方法,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系统协调发展;重点关注甘肃,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分析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方法]在马铃薯主粮化目标下,基于产品开发构建居民视域下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发生机制,并以居民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经济认知与家庭特征为重要支撑,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居民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品尝体验效果、马铃薯馕价格支付意愿、家庭收入与消费能力对其市场潜力的形成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居民的马铃薯营养认知、年龄、健康禀赋与马铃薯食用方式也对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更容易接受马铃薯主食产品,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形成的贡献较大。[结论]加强关于马铃薯营养认知的宣传及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多元化研发,以形成居民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可度,进而提高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推进扶贫攻坚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探究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扶贫中产生的经济效应,为新时代条件下边境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疆边境贫困县阿合奇县为例,将该县的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产业产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研究当地的沙棘产业扶贫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阿合奇县沙棘产值与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0708、0659、0622; 沙棘产值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14、0742、0640。[结论]特色产业扶贫要锁定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定位沙棘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沙棘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沙棘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化沙棘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优化沙棘产业布局,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强化特色产业与贫困人口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农民增收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规律为实现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研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6—2015年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1)在时间演化上,南疆农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农业发展,两者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状态; (2)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改观,由“九五”期初的中度失调阶段发展为“十二五”期末的中级协调阶段,总体上经历了“波动上升—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的过程;(3)从空间分异角度来看,由于产业同质性逐渐增强,各地州耦合度变化趋同。[结论]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相互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发展不够平衡。因此,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差异化与品质化布局来实现南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从先秦时期至清朝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演进过程,以形成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为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治理提供镜鉴,推动中国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研究表明:中国历朝历代关注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政府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治理功能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完善;中国历朝历代重视食品安全的法治治理,并在礼法合治的框架下形成了治理结构的多重格局;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主体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多元化特征;食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行为分化成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如何加强生产源头的环境治理、优化生产与流通主体行为规范以及强化食品的营养功能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激励牧民参与退牧还草,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基于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构建资本禀赋影响牧民退牧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说,采用双栏模型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210份牧民样本数据进行运算,实证分析资本禀赋对牧民退牧受偿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74.76%的牧民愿意参与退牧,预期受偿额度主要集中在6000~7500元/hm2之间,牧民受偿额度的心理预期差异较大;资本禀赋对牧民退牧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收入、家庭劳动力人数、受教育程度、培训效果满意度、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牧民清理周边垃圾的态度及对子女外出打工的态度对牧民的退牧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禀赋与牧民退牧受偿额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家庭劳动力人数、草场面积、受教育程度、培训效果满意度、生态保护的传统文化、对子女外出打工的态度、家庭关系对牧民退牧受偿额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文中提出构建多元化补偿机制、增强牧民生计能力、形塑牧民环境素养与延伸牧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生产领域革新意义深远。基于新疆棉区社会化服务需求异质性凸显、服务内容及渠道失衡、区域服务布局不均衡的现状,以新发展理念为依据,从社会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路径及政策建议三方面探索新常态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提出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方案,为新疆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是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改善牧民生计等目标的主要措施。以喀拉峻旅游区(喀拉峻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实地抽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包含家庭特征、能力禀赋、收入结构等变量在内的多分类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牧民的安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63.2%的牧户愿意继续放牧,仅有6.8%的牧户选择旅游畜牧兼业安置方式;牧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劳动力人数、汉语能力等因素对选择4种安置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而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最后,针对生态移民安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创新牧区扶贫模式、推进牧区双语培训工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